<form id="u4335"></form>
    <form id="u4335"></form>

      <sub id="u4335"></sub>

        <wbr id="u4335"></wbr>
        導航欄 ×
        你的位置: 作文網 > 優秀作文 > 導航

        新聞怎么寫八年級上冊

        發表時間:2025-03-25

        新聞怎么寫八年級上冊。

        新聞怎么寫八年級上冊 篇1

        一、課標要求

        此處填寫教材簡析

        二、單元說明

        1.單元目標

        (1)了解新聞內容,把握不同體裁新聞的特點;

        (2)學習讀新聞的方法;

        (3)養成讀新聞的習慣;

        (4)熟悉新聞采訪的方法步驟,進行采訪實踐;

        (5)學會撰寫新聞作品;

        (6)通過接觸新聞了解世界,關注社會生活。

        2.教材簡析

        本單元是活動探究單元,任務群由新聞閱讀、新聞采訪以及新聞寫作組成,在“新聞閱讀”任務驅動下,教材選了四篇文章,分別是《消息二則》(即毛澤東《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首屆諾貝爾獎頒發》《“飛天”凌空》《一著驚天?!罚@組教材的主題內容是變化著的社會,通過新聞作品呈現社會變化和時代變遷,體現了新聞作品記錄社會與時代發展變化的價值。學生在學習中養成閱讀新聞的習慣,通過接觸新聞了解世界,關注社會生活。

        這組教材的語文素養主題是新聞紀實作品的閱讀與寫作,教材以新聞文體為線組合,涉及消息、特寫、通訊等不同新聞體裁。要求學生通過活動探究,達成以下學習目標:了解新聞內容,把握不同體裁新聞特點;學習閱讀新聞的方法;熟悉新聞采訪的方法步驟,進行采訪實踐;學會撰寫新聞作品。

        三、圖書簡析

        本冊圖書圍繞“新聞”文體,從應用型文體的角度著手,按照消息、通訊、特寫、報告文學與新聞評論等不同體裁新聞分單元編寫,與教材選文形成體裁呼應,為教材提供大量分體閱讀的整合文本。同時,針對教材活動探究單元的特點,編寫了“新聞采訪與寫作”單元,為學生開展新聞探究活動提供了腳手架。整體的選篇意圖在于實現學生文本閱讀的拓展、新聞文體素養的提升以及新聞實踐活動的落實。

        本冊圖書所選篇章基本側重于語文素養主題,“新聞”的體裁分類及其特征是選篇與教材整合的基本點,具體對本冊圖書的使用可采用以下策略:1、求同對比閱讀,在具體新聞體裁劃分的前提下,整合教材各篇與各單元精讀篇目,了解這一文體的結構(比如消息)或者語言特色(比如準確或生動),從而建構出對這一新聞文體的基礎性理解;2.拓展訓練閱讀,針對略讀篇目可以采用快速閱讀進行文體要素分析的方法,比如可從新聞的六要素和五部分入手,通過拓展訓練把握每一結構的訓練要點;3.存異對比閱讀,每一單元選擇一篇精讀篇目,對新聞不同文體的特點進行對比性的區分閱讀,從而引導學生明確不同新聞文體的不同;4、活動輔助閱讀,對“新聞采訪與寫作”單元,可根據學生探究活動的需要選擇合適篇目,在活動過程中作為提供給學生的手腳架和工具箱,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落實具體活動。

        四、實施建議課時安排 課型 教材內容 圖書鏈接內容 學習目標(整合點,說清楚教材和圖書整合的依據) 備注(整合說明,需要寫的就寫,不需要寫的先不寫)

        1 單元預習課 1.初步了解新聞文體

        2.感知活動情境,明確單元活動任務

        2 單元預習課 任務一:新聞閱讀四篇課文 1.識記單元字詞

        2.預習四篇課文

        3 教讀引領課 《消息二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 《我國成功發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顆北斗導航衛星》《中國文化周在科倫坡拉開序幕》 掌握消息這一新聞體裁的基礎知識:結構和要素

        能從新聞要素的角度把握文章內容

        4 教讀引領課 《消息兩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

        《鷂鷹Ⅱ察打一體無人機首飛成功》《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掌握新聞語言準確的特點

        能從新聞語言讀出作者的觀態度和傾向

        5 組文閱讀課 《新一代南極長城站地震臺完成改建并已開始運行》《全國首個5G火車站來了》《劉翔勇奪世界室內錦標賽男子60米欄冠軍》 閱讀新聞,強化新聞閱讀方法

        學習播讀新聞

        6 教讀引領課 《“飛天”凌空》 《零的突破》《夢碎雅典》

        1.欣賞作者描繪的畫面,感受文中體現的運動之美

        2.理解特寫的新聞價值

        3. 掌握新聞特寫的基礎知識。

        7 教讀引領課 《一著驚海天》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蠟燭》 了解通訊的基礎知識及其寫法

        在比較中了解消息、特寫、通訊等不同新聞體裁的特點

        8 單元活動課 《任務二:新聞采訪》

        《新聞采訪方案設計模板》《采訪提綱的設計》《如何確定新聞采訪的主題》《記者與采訪》《記者在新聞采訪中的溝通技巧》 了解新聞采訪的流程

        2.確定校園新聞選題,設計新聞采訪提綱,進行一次新聞采訪實踐

        9 主題寫作課 《任務三:新聞寫作》

        圖書:

        《消息標題的結構》《消息導語寫作技巧》《寫好消息主體部分的幾個要領》 學會新聞(消息)的寫作

        10 主題寫作課 學會不同新聞體裁的寫作

        學會根據不同文體特點修改所寫新聞

        11 單元活動課 根據第八課時布置的采訪作業,進行新聞節目制作

        彩排新聞展播活動

        12 單元活動課 1.現場播讀新聞

        2.強化“評消息”的意識,學會從專業角度評價新聞內容

        13 單元活動課 掌握講述的基本原則;

        通過講述的實踐活動,掌握講述的方法。

        14 整本書閱讀課 《紅星照耀中國》 1. 通過閱讀,初步感知作品,激發進一步閱讀探究人物的興趣;

        2. 講人物故事,感受人物精神,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五、整合設計

        第一課時 漫談新聞

        領取活動任務

        【課 型】

        單元預習課

        【學習內容】

        暢談新聞、初步認知;體驗情境、明確任務

        【學習目標】

        1. 了解單元學習目標

        2. 初步了解新聞文體

        3. 感知活動情境,明確活動任務

        【學習過程】

        一.導入:

        顧炎武有句名言:“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在信息化時代,新聞是我們知曉天下事的來源。

        二.學生活動一:暢談新聞、初步感知

        1.請你談一談最近發生的你最感興趣的新聞,并說說你獲知新聞的渠道。

        2.從剛才同學們的講述中,你得到對“新聞”的哪些認識?

        明確:新鮮的的事情;真實的事件;公開發生的事件;可多渠道獲取。

        3.速讀本單元教材提供的文章,驗證上述認識的正確性。

        4.與小組同學交流,嘗試為新聞下一個定義。

        明確:新聞是經由新聞媒介傳播的、為廣大受眾所關心的、新近發生的事實或情況的信息。

        三.學生活動二:體驗情境、明確任務

        新成立的校園電視臺將隆重推出“新聞追擊”欄目,每期節目將報道校園及城市發生的重大事件,現征集欄目主創,要求面試者交一份新聞作品。請你和你的小組同學認真學習本單元內容,錄制一期節目作為作品,包括新聞策劃、采寫、播報、錄像等過程的制作。通過班級選拔后,代表班級前往應征。

        你需要和你的小組同學完成以下挑戰:

        任務一:勇闖記者訓練營——新聞閱讀

        在老師指導下,閱讀教材及圖書大量新聞作品,完成下列關于新聞文體知識的填寫,考核通過,你才能獲得記者證上崗哦!

        能了解新聞的基本特征:

        廣義的新聞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狹義的新聞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點。

        從狹義新聞的結構及要素的角度把握每一則新聞的內容;

        新聞結構 內容 新聞要素 內容

        何人

        標題 何事

        導語 何時

        主體 何地

        背景 為何

        結語 如何

        能了解新聞語言的特點并通過新聞語言了解作者的態度與傾向。

        能區分不同新聞體裁的特點;

        消息 新聞特寫 通訊

        時效性

        報道對象

        篇幅

        表達方式

        任務二:奔赴新聞最前線——新聞采寫

        根據校園或城市發生的實事,小組合作,選取最有價值的新聞對事件人物進行采訪并撰寫新聞稿。

        明確你在制作團隊的角色:文案策劃\采訪記者\攝錄人員\資料搜集

        撰寫你在采訪過程的文案:

        時間、地點

        采訪對象

        采訪目的

        采訪方式

        采訪器材

        采訪問題:

        和你的團隊合作,完成采訪任務:采訪、錄像、拍照等

        匯總小組不同的采訪資料,寫作新聞。通過討論,確定最終錄播新聞稿。在這過程中,你需要和你的小組成員完成:

        寫作不同類型的新聞稿,如消息、通訊、特寫或時事評論等,讓欄目內容多樣化;

        確定一篇好的新聞稿的標準;

        根據標準和欄目需要,選定最終錄播的新聞稿件。

        任務三:攻克節目演播廳——新聞展播

        從小組中選擇新聞主播現場播讀新聞

        用攝像機或手機將新聞采訪過程進行后期制作,完成作品

        在全班展示播出,通過選拔決出應征作品。

        第二課時 單元預習

        【課 型】

        單元預習課

        【學習內容】

        初讀文章;識記字詞

        【學習目標】

        1.識記本單元生字詞。

        2.以一分鐘500字的速度默讀課文,按要求完成預習。

        【學習過程】

        學生活動一:

        默讀課文,用一句話概括每則新聞講述的內容。

        《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

        《“飛天”凌空》:

        《一著驚海天》:

        學生活動二:

        1.自學“讀讀寫寫”中的生字詞,在文中劃出,解決讀音、書寫、釋義等問題。

        2.完成字詞過關檢測。

        (1)填寫拼音

        蕪( )湖 擊潰( ) 督( )戰 綏靖( ) 阻遏( )

        荻( )港 摧枯拉朽( ) 殲( )滅 要塞( ) 銳不可當( )

        凌( )空 翹( )首 輕盈( ) 由衷( ) 悄( )然

        屏( )息斂聲 眼花繚( )亂 震( )耳欲聾 頒( )發

        仲裁( ) 遺囑( ) 巨額( ) 凜冽( ) 默契( )

        殫( )精竭( )慮 鐫( )刻 桅( )桿 嫻( )熟

        (2)補充四字詞語

        枯拉朽_____???銳不可_____ ???屏息_____聲????眼花_____亂????如夢初_____? 一絲不_____? 白_____起家 ???? _____精_____慮

        3.本單元漢字聽寫大賽

        第三課時 從新聞的角度讀新聞

        新聞結構與要素

        【課 型】

        教讀引領課

        【學習內容】

        教材:《消息二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

        圖書:《我國成功發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顆北斗導航衛星》《中國文化周在科倫坡拉開序幕》

        【學習目標】

        1.掌握消息這一新聞體裁的基礎知識:結構和要素

        2.能從新聞要素的角度把握文章內容

        【學習過程】

        導入:

        歡迎同學們來到記者訓練營,在這里我們將通過閱讀新聞提升大家的新聞素養,讓大家快速上崗。

        美國新聞學家亨利·比徹說:“新聞是庶民的教授?!币馑际情喿x新聞可以讓我們獲益良多,那么如何閱讀新聞呢?在單元預習中大家對新聞已經有初步了解,那么接下來我們從更專業的角度學習新聞。

        二.學生活動一:新聞觀察室

        1.比較閱讀教材文章《消息二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找出他們在文章結構和內容上的共同點。

        明確:

        新聞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

        新聞要素:何人、何事、何時、何地、為何、如何

        2.以《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為例,分析新聞的結構及要素

        明確:

        結構分析:

        標題: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

        導語: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

        主體:渡江戰斗于……魯港諸城進擊中。

        結語: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斗,堅決地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

        內容分析

        何人:人民解放軍三十萬大軍

        何事:南渡長江

        何時: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何地:蕪湖、安慶

        為何:突破國民黨反動派長江防線,解放全中國

        如何:萬船齊放,直取對岸

        3.把握新聞結構及要素,你認為我們可以如何閱讀新聞。

        明確:

        瀏覽——看標題和導語,即可了解新聞事件

        細讀——把握新聞六要素:何人、何事、何時、何地、為何、如何

        學生活動二:閱讀挑戰賽

        限時閱讀《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首屆諾貝爾獎頒發》《中國文化周在科倫坡拉開序幕》《我國成功發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顆北斗導航衛星》等新聞,按照下表內容分析新聞結構和要素,看誰又快又準確。

        例: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新聞結構 內容 新聞要素 內容

        何人

        標題 何事

        導語 何時

        主體 何地

        背景 為何

        結語 如何

        【板書設計】

        新聞五結構:標題、導語、主題、背景、結語——速讀看結構

        讀新聞

        新聞六要素:何人、何事、何時、何地、為何、如何——細讀看要素

        第四課時 從新聞的角度讀新聞

        新聞語言

        【課 型】

        教讀引領課

        【學習內容】

        教材:《消息兩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

        圖書:《鷂鷹Ⅱ察打一體無人機首飛成功》《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學習目標】

        1.掌握新聞語言準確的特點

        2.能從新聞語言讀出作者的觀態度和傾向

        【學習過程】

        一.導入:托馬斯·杰斐遜曾經說過:“報紙上唯一可信的就是廣告?!边@其實是對新聞的真實性提出質疑,既然新聞是新近發生的真實事件,為什么還會引發質疑呢?

        明確:雖然新聞是客觀真實的,但是作者寫作不可避免地帶上主觀情感,這就體現了新聞語言的特征,既要求準確、簡練,又帶有作者的情感態度和傾向。

        二.學生活動一:

        1.閱讀《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找出作者在評價諾爾貝獎獲得者時的用語。

        明確:“他發現了X射線”、“他發現了化學動力學定律和滲透壓定律”、“他在血清療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他在詩歌創作方面頗有建樹”

        2.辨析下列兩組語言表達的差異

        (1)A“他發現X射線。”

        B“他發明了X射線。”

        (2)A他在詩歌創作方面頗有建樹。

        B他在詩歌創作方面極有建樹。

        表達效果:“發現”突出了科學家在發現新事物的貢獻,“發明”是創造出原本不存在的事物,X射線本是客觀存在的,這里體現這則新聞用詞的準確?!皹O”的程度比“頗”要深,用“頗”字體現作者用詞的分寸,評價的客觀。

        三.學生活動二:

        閱讀《消息二則》,找出作者描述我軍和敵軍的語句。

        對比這些語句,說說這些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文章在描述解放軍時用了“萬船齊發,直取對岸”、“英勇善戰,銳不可當”等詞語,表達一種樂觀自豪的情感;對敵軍則用“摧枯拉朽”、“紛紛潰退,毫無斗志”等用詞,表達作者對戰局發展的判斷和我軍必勝的堅定信念。

        從語言表達看,兩則消息的傾向較為明顯,那么是否會讓新聞失真?

        明確:并不會,首先,作者對敵我雙方的描繪是基于事實的,客觀的描寫,準確傳遞了信息;其次,作者在用詞中也有很多地方是準確的,比如“沖破敵陣”和“突破安慶、蕪湖線”中的“沖破”和“突破”,根據實時戰況使用不同詞語,都體現了這兩則消息在信息傳達方面的準確。

        四.學生活動三

        根據上文對教材兩篇文章新聞語言的分析,總結新聞語言的特點。

        明確:注重準確、客觀、簡練,但也可以從中發掘作者隱含于字里行間的態度與傾向。

        根據新聞語言特點,閱讀《鷂鷹Ⅱ察打一體無人機首飛成功》《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諾貝爾獎》,分別說說兩則新聞語言的準確性和傾向性分別是如何體現的。

        【板書設計】

        從新聞的角度讀新聞

        新聞語言 客觀角度—— 準確性、客觀性

        主觀角度——立場與觀點、態度與傾向

        第五課時 從新聞的角度讀新聞

        讀評新聞

        【課 型】

        組文閱讀課

        【學習內容】

        圖書:《新一代南極長城站地震臺完成改建并已開始運行》《全國首個5G火車站來了》《劉翔勇奪世界室內錦標賽男子60米欄冠軍》

        【學習目標】

        1.閱讀新聞,強化新聞閱讀方法

        2.學習播讀新聞

        【學習過程】

        一.導入:

        通過前面課堂學習,已經掌握了新聞的特點,也懂得了如何閱讀新聞。這節課我們通過一次新聞讀播活動加強閱讀新聞的能力。

        二.學生活動一:今天我主播

        1.全班推選三位同學當今日主播,上講臺播讀三則新聞。

        2.其他同學在不提前閱讀新聞的前提下認真聽講新聞播讀,同時在作業本上寫下新聞的六要素。

        三.學生活動二:爭當最佳聽眾

        1.閱讀三則新聞,找出新聞要素;

        2.小組成員互相訂正聽新聞播放時寫下的新聞要素;

        3.答對新聞要素最多的同學當選為最佳聽眾。

        四.學生活動三:我來評新聞

        1.再讀新聞,說說三則新聞的情感傾向。

        2.小組討論,確定一則好新聞的評價標準,并在此基礎上討論一下哪一則新聞寫得最好?

        第六課時

        新聞特寫:凝視心動時刻

        【課 型】

        教讀引領課

        【學習內容】

        教材:《“飛天”凌空》

        圖書:《零的突破》《夢碎雅典》

        【學習目標】

        1.欣賞作者描繪的畫面,感受文中體現的運動之美

        2.理解特寫的新聞價值

        掌握新聞特寫的基礎知識。

        【學習過程】

        導入:

        顯示兩張圖片《跨欄》和《芭蕾》,欣賞運動之美。

        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口頭描繪這兩張圖片,注意說出圖片的價值。

        文字的力量在于能夠穿透時空,定位永恒。新聞雖然有時效性,但是有一種新聞體裁卻能定位某一畫面,讓人印象深刻,那就是特寫。

        二.學生活動一:

        1.閱讀《“飛天”凌空》,找出新聞要素。

        明確:

        何人:呂偉;

        何事:在亞運會跳水比賽中奪得金牌;

        何時:1982年11月24日;

        何地:印度新德里達卡多拉游泳場;

        為何:爭奪獎牌;

        如何:詳寫(見課文)。

        2.說說哪個新聞要素在文中最為突出?說說這樣寫新聞的妙處。

        明確:特寫最突出的新聞要素是“如何”

        特寫用形象化的描寫放大新聞中的片段,可以形成強烈的視覺效果,增強藝術表現手段,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3.找出你認為富有美感的句子,進行賞析。

        三.學生活動二:

        閱讀圖書《零的突破》和《夢碎雅典》

        概述文章所描寫的場景,找出文章描寫人物的句子,加以賞析。

        文章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傾向?

        四.學生活動三:

        閱讀完三篇文章后,從報道對象、表達方式、新聞價值等方面總結特寫的文體特點。

        明確:特寫的報道對象一般是新聞事件中某個最有價值、最生動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表達方式主要用描寫和記敘;新聞價值可以形成強烈視覺效果,增強藝術感染力。

        根據上文對特寫的總結為特寫下一個定義。

        新聞特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種新聞體裁。

        明確:新聞特寫是采用類似特寫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寫作為主要表現手段,截取新聞事件中最具有價值、最生動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從而鮮明再現典型人物、事件、場景的一種新聞體裁。

        【板書設計】

        新聞特寫

        報道對象:片段或部分

        表達方式:描寫與記敘

        新聞價值:富有感染力

        第七課時

        新聞通訊:直擊事態全程

        任務一驗收

        【課 型】

        教讀引領課

        【學習內容】

        教材:《一著驚海天》

        圖書:《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蠟燭》

        【學習目標】

        了解通訊的基礎知識及其寫法

        在比較中了解消息、特寫、通訊等不同新聞體裁的特點

        【學習過程】

        導入:本節課是記者訓練營的最后一節課,如果能順利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就闖關成功了。本節課所學的是一種新的新聞體裁,叫通訊。

        學生活動一

        閱讀《一著驚海天》,概述文章所講述的事件;

        找出文章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

        找出文章議論的句子,說說這些句子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學生活動二:

        閱讀《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蠟燭》,尋找這兩篇文章和《一著驚海天》在文體上(結構、表達方式、語言風格、作者傾向等)的相似之處。

        通過求同比較,總結通訊的特點。

        明確:具新聞性,具備新聞的一般特征,如真實性;具有文學性,富有文學色彩,語言生動,情感豐富;評論性,作者具有較為明顯的情感傾向,往往會發表議論或抒情。

        學生活動三:

        對比消息、特寫、通訊的特點,完成表格。 消息 新聞特寫 通訊

        時效性

        報道對象

        篇幅

        表達方式

        【板書設計】

        通訊的特點

        新聞性、文學性、評論性

        第八課時 新聞采訪

        【課 型】

        單元活動課

        【學習內容】

        教材:《任務二:新聞采訪》

        圖書:《新聞采訪方案設計模板》《采訪提綱的設計》《如何確定新聞采訪的主題》《記者與采訪》《記者在新聞采訪中的溝通技巧》

        【學習目標】

        1.了解新聞采訪的流程

        確定校園新聞選題,設計新聞采訪提綱,進行一次新聞采訪實踐

        【學習過程】

        一.導入:

        恭喜大家成功闖關記者訓練營,接下來我們將奔赴新聞現場,在此之前,我們還需要解鎖一項新技能,那就是新聞采訪。請大家根據活動背景,完成活動任務。

        二.活動情境呈現:現在全國開始進行垃圾分類活動,為了積極響應環保的號召,進一步認識垃圾分類和厲行節約的重要性,學校也開始推進垃圾分類,請你就此設計一個采訪提綱,并對學校相關人員進行新聞采訪。

        三.學生活動一:采訪知識知多少

        閱讀教材《任務二:新聞采訪》以及圖書《記者與采訪》《記者在新聞采訪中的溝通技巧》等資料。

        分小組進行討論,說說采訪的流程及采訪過程需要注意的事項,看誰說得詳盡。

        明確:采訪分為前期準備、現場問答及后期整理三個部分

        前期準備:確定采訪主題;選定采訪對象;擬寫采訪提綱

        現場問答:守時赴約、注意儀表;征求認同,尊重對方;彬彬有禮,機智傾聽;有效提問,講究技巧;做好記錄,重視筆錄。

        后期整理:整理材料,去粗存精;成果確認,保持聯系。

        四.學生活動二:設計采訪提綱

        根據背景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小組討論,做好分工,根據背景確定選題及采訪對象

        擬寫本次采訪的提綱,可參考教材《任務二:新聞采訪》及圖書《新聞采訪方案設計模板》《采訪提綱的設計》

        各小組展示采訪提綱尤其是采訪問題并說明理由,全班進行修改討論

        提示:1.采訪問題要有針對性;2.采訪問題要有全面性;3.采訪問題要有聯系性。

        五.學生活動三:現場采訪及整理

        小組內先進行一次模擬采訪

        老師事先聯系學校工作人員,根據小組確定的采訪對象,各自前往現場采訪。

        整理現場采訪資料,形成采訪成果,作為新聞創作課的素材。

        【作業布置】根據本課所學采訪知識,小組合作,確定新的新聞選題(有余力的小組可根據校園或社會發生情況,完成多次采訪素材),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采訪,為新聞展播和錄制做準備。

        【板書設計】

        前期準備——選題和提綱

        新聞采訪 現場采訪——提問和記錄

        后期整理——整理和確認

        第九課時 新聞創作之消息

        【課 型】

        主題寫作課

        【學習內容】

        教材:《任務三:新聞寫作》

        圖書:《消息標題的結構》《消息導語寫作技巧》《寫好消息主體部分的幾個要領》

        【學習目標】

        學會新聞(消息)的寫作

        【學習過程】

        一.導入:寫作新聞是每個記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本節課我們學習新聞寫作。

        二.學生活動一 確定消息寫作標準

        自主教材閱讀《任務三:新聞寫作》及圖書《消息標題的結構》《消息導語寫作技巧》《寫好消息主體部分的幾個要領》,掌握消息寫作的基本技巧

        小組討論,確定消息寫作評價標準

        參考:項目 目標與要求 項目分值 得分 存在問題

        標題 簡潔明確、凝練醒目 20分

        導語 參照教材導語寫作要求 30分

        主體 新聞要素全面,采用倒金字塔結構 20分

        語言 準確、簡練、易懂 20分

        視角 新穎、吸引讀者 10分

        總得分 修改重點

        三.學生活動二 消息寫作分體實踐

        為下面一則新聞擬寫標題,并根據評價表打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透社達拉斯1963年11月22日電 肯尼迪總統今天在這里遭到刺客槍擊身亡??偨y與夫人同乘一輛車,刺客連發三彈,命中總統頭部??偨y被緊急送入醫院,并經輸血,但不久身亡。官方消息說,總統下午1時逝世。副總統約翰遜將繼任總統。

        參考答案:肯尼迪總統被刺身亡

        2.為下面一則新聞擬寫導語,并根據評價打分

        鄭州大平礦難傷亡慘重

        本報10月20日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故發生在10月20日22時47分,河南省鄭州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平煤礦井下一掘進工作面發生瓦斯爆炸,初步核查當班井下有446人作業,20日22時已升井298人(其中18人受傷),148人被困。截止27日20時已找到141名遇難者,其中129名遇難者已經升井,仍有7人下落不明。救援工作仍在進行之中。

        參考答案:河南省鄭州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平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傷亡嚴重。

        四.學生活動三 消息創作

        將《“飛天”凌空》改寫為一則消息,在班級展示,老師和同學們共同點評修改

        第十課時 新聞創作之不同新聞體裁寫作

        任務二驗收

        【課 型】

        主題寫作課

        【學習內容】

        學習特寫和通訊的寫作

        【學習目標】

        學會不同新聞體裁的寫作

        學會根據不同文體特點修改所寫新聞

        【學習過程】

        導入:知識回顧,請同學們回顧所學知識,重填下表。 消息 新聞特寫 通訊

        時效性

        報道對象

        篇幅

        表達方式

        學生活動一:

        討論并總結不同新聞體裁寫作時的注意要點。

        明確:

        消息——客觀記敘,注重結構和要素,語言簡練,用詞準確

        特寫——場景描述,力求生動,注意細節描寫的運用

        通訊——完整記敘,注重人物精神或社會意義,可多用議論或抒情

        學生活動二:

        根據第八課新聞采訪整理而成的采訪資料,寫一則消息。

        小組分工,根據所學知識,在以下兩項中任選一項完成寫作:

        以校園同學分類垃圾的場景為描寫對象,完成一篇新聞特寫。

        圍繞校園垃圾分類事件,以環衛工人為描寫對象,創作一篇人物通訊。

        學生活動三:寫作修改

        小組內討論所寫的消息,選出最好的一篇消息,同時做最后的修改。

        各小組交換所寫的新聞特寫、人物通訊,進行互評互改

        【板書設計】

        各體新聞寫作

        消息——客觀記敘:記敘、說明

        特寫——場景描述:描寫、記敘

        通訊——完整記敘:記敘、議論、抒情

        第十一課時 新聞節目制作與彩排

        【課 型】

        單元活動課

        【學習內容】

        制作新聞節目

        【學習目標】

        根據第八課時布置的采訪作業,進行新聞節目制作

        彩排新聞展播活動

        【學習過程】

        一.單元任務回顧:

        新成立的校園電視臺將隆重推出“新聞追擊”欄目,每期節目將報道校園及城市發生的重大事件,現征集欄目主創,要求面試者交一份新聞作品。請你和你的小組同學認真學習本單元內容,現場展播一期節目作為作品,包括新聞策劃、采寫、播報、錄像等過程的制作。通過班級選拔后,代表班級前往應征。

        二.學生活動一:新聞節目制作

        (借用信息技術教室并尋求信息技術老師指導)

        小組分工,完成以下兩項任務:

        (1)根據采訪作業所整理的資料寫作并確定新聞稿

        (2)合成并剪輯采訪視頻(現場也可尋求信息教師指導)

        三.學生活動二:新聞展播活動彩排

        討論確定新聞主播

        進行新聞展播彩排

        第十二課時 新聞展播

        任務三驗收

        【課 型】

        單元活動課

        【學習內容】

        新聞展播

        【學習目標】

        1.現場播讀新聞

        2.強化“評消息”的意識,學會從專業角度評價新聞內容

        【學習過程】

        一.活動準備:

        1.環境設置:橫幅、主播臺(講臺)、投影

        2.角色分工:1.班級推選活動主持人一名;2.小組選出一或兩名主播(現場播放新聞)、一名技術支持(負責播放錄制視頻)、一名大眾評委;3.評委團由每小組一名代表(只給其他組打分)、語文老師、學校電視臺(或廣播站)指導老師、電視臺學生臺長組成;4.選兩名計分同學。

        3.材料準備:評分表項目 標準 項目分值 得分 備注

        新聞寫作 參看新聞寫作標準 25分 分高者獲得“最佳新聞創作”

        現場采訪 參看新聞采訪標準 20分 分高者獲得“最佳記者”

        視頻制作 內容清晰、完整,豐富新聞內容 25分 分高者獲得“最佳視頻制作作”

        新聞讀博風采 咬字清晰,體態自然 20分 分高者獲得“最佳主播”

        現場與視頻的契合度 從主播到視頻內容銜接自然順利 10分

        總分 分高者獲得“最佳新聞團隊”

        二.活動過程:

        活動一:主持人宣布評比活動開始。主播和技術人員依次上臺進行新聞展播。在展示過程中,主持人邀請現場老師和同學進行點評。

        活動二:評比活動結束后,計分人員開始統計分數,請語文老師、電臺指導老師發表對活動的總結。

        活動三:主持人宣布個人成績,根據成績評選“最佳主播”、“最佳視頻制作”、“最佳新聞創作”、“最佳采訪記者”、“最佳新聞團隊”

        第十三課時 口語講述

        【課 型】

        單元活動課

        【學習內容】

        講述的原則;講述的方法

        【學習目標】

        掌握講述的基本原則;

        通過講述的實踐活動,掌握講述的方法。

        【學習過程】

        導入: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先生寫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在《阿長與<山海經>》中,魯迅先生又寫過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可見,保姆阿長是個講述故事的高手,她的故事能令魯迅終身難忘。那么,如何才能講述讓人印象深刻呢?今天我們學習講述的原則及技巧。

        二.學生活動一:情景判別,確定原則

        請根據以下情景,判斷講述者能否達到講述的目標,分析理由。

        1.情景一:你完成了自己的學習任務,正想和同學出去玩的時候,媽媽攔住了你,給你布置了新的練習題,并開始講述道理:“學習需要刻苦,別人在玩你在學,才會進步……”

        2.情景二:你的好友小明看見你拄著拐,關切地問你發生什么事,你開始向他講述打球時受傷的事:“我昨天語文考試考得很好,這次考試很難,我在班級排第一……(此處省略兩百字),就和同學打球去慶祝一下,他們球技都很好的,代表學校參加過比賽……”

        3.情景三:你在班會活動上向全班同學講述你最難忘的一件事,你想著之前剛好寫過這樣一篇文章,于是你提前把文章背了下來,在班會上開始背誦……

        明確:

        講述的基本原則:注意對象與場合;重點突出、條理清楚、時間控制得當;自然得體。

        三.學生活動二:新聞講述接力游戲

        1.將班級同學分成六個小組,老師給每組第一位同學出示一則不同的新聞

        2.小組開始以接力傳遞信息的形式講述新聞,在限定時間內完成新聞講述。

        3.請每組最后一位同學上講臺講述新聞內容,重點突出、信息全面、條理清晰者獲勝。

        四.學生活動三:“一段精彩的旅程”講述比賽

        1.講述暑假期間自己經歷的一段精彩旅程,限時五分鐘;

        2.聽講者進行現場舉手投票,票選出“最佳講述手”、“最佳語言表現”、“最佳講述風格”三個獎項。

        【板書設計】

        講述的原則:

        注意講述的對象和場合

        重點突出,條理清楚

        注意口語表達的特點

        第十三課時 整本書閱讀《紅星照耀中國》

        【課 型】

        整本書閱讀課

        【學習內容】

        《紅星照耀中國》

        【學習目標】

        1. 通過閱讀,初步感知作品,激發進一步閱讀探究人物的興趣;

        2. 講人物故事,感受人物精神,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學習過程】

        一.導入

        曾經有這么一位外國朋友,沖破國民黨嚴密的封鎖線,經過四個月的實地考察,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第一個向世界報道了紅軍長征的消息。

        這就是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

        (展示作者圖像和這本書的封面)

        思考:大家知道書名中的紅星有什么寓意嗎?

        明確: 這里的紅星就是一個個英雄人物,就是紅色政權。今天我們就跟隨斯諾再次領略紅色中國的魅力……

        二.學生活動一 經典回眸:成立斯諾采訪組。

        1.以斯諾的口吻介紹自己。

        2.講述在紅色蘇區采訪的主要經歷、感受。小組收集前期學生制作的采訪路線思維導圖,用幻燈片的方式呈現,總體把握書本主要內容。

        3.讓學生談自己最為感動或印象深刻的情節,引出第二環節萬里長征。

        三.學生活動二:萬里長征。小組展示自己畫的長征路線圖,介紹長征,一起分享長征故事。

        1.介紹長征(配以學生自己制作的長征路線圖和地圖)。

        2.講述長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加一個互動環節。

        3.欣賞長征經典影片故事,直觀感受長征故事(如過大渡河、草地、雪山等經典片斷,選三個精彩片斷)。

        四.學生活動三:傳奇人物。

        1.全班調查:這本書中你最敬佩的人是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

        2.人物猜猜看,用幻燈片投影書中人物描寫的句子,讓學生猜出人物,鞏固書本內容。講傳奇人物,心中的英雄。

        3.由四位同學來講四個不同人物的故事(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從人物的主要經歷、主要性格或品質入手,并說說這個人物帶給你的啟示或感受。

        明確:引導學生感受紅色中國中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的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等革命精神,帶領學生探尋長征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讓學生感受到書中人物如顆顆紅星一般照耀著中國,引領中國走向光明和自強之路。

        五.學生活動四:時代回音。和平年代的中學生該如何應對世界形勢。

        1.問題:面對復雜的世界格局,特別是近期中美易戰,新時代的中國少年該如何如何傳承這種長征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

        結合當今時局來談,以新聞采訪方式來完成,課前派學生外出采訪,收集信息,制成新聞采訪視頻,內容包括采訪內容和當今時局介紹。

        2.現場探討,學生暢談:愛國主義精神在現實生活中如何體現。

        明確:用學習激發愛國熱情,用行動維護國家利益。

        六.小結:《紅星照耀中國》用事實譜寫了我黨和紅軍戰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偉大精神及他們的領袖人物偉大而平凡的精神風貌。斯諾用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照耀中國,照耀全世界!

        【板書設計】

        畫一面國旗,國旗里大五角星里放共產黨(紅色政權),剩下四個星里放四位領袖,再畫一些小星星點綴,表示無數紅軍,總結時將所有星星畫上光芒。寓意:正因為這些星星,才有現在的新中國,才有日漸強大的新中國,在世界強國之林中閃耀。

        新聞怎么寫八年級上冊 篇2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學生講述有關解放南陽的歷史背景,教師作適當補充。

        二、整體感知

        范讀課文,出示下列問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a.在文中圈點標記出新聞的六要素。

        b.找出本則新聞的導語和主體。

        a.人物:中原我軍

        時間: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點:南陽

        事件發生的原因:蔣軍因全局潰敗,*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和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在我強大的野戰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之下,困守南陽的蔣軍,不得不*棄城南逃。

        經過與結果:自去年七月,南線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后進軍,大量殲敵,擴大并鞏固了根據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南陽守敵王凌云棄城南逃,我軍當即占領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據點外,全部為我解放。(大意正確即可)

        b.導語為“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的攻勢下,南陽守敵王凌云于四日下午棄城南逃,我軍當即占領南陽?!逼溆嗖糠譃橹黧w。

        三、重點研討

        1、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并標記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a.題目為“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文章為什么不僅報道解放南陽的消息,還概述了一年多來南線解放軍的戰績?

        b.文章可分為哪幾個部分?試概括出各層大意。

        小組討論,共同完成上述題目。

        提問,教師總結。

        南陽解放,是南線人民解放軍一年多來取得偉大勝利的必然結果,所以南陽解放之日正是總結一年多來偉大勝利的時機。另一方面,總結一年多來的戰績,也可以說明守敵為什么棄城南逃。

        第一層為第一句話,概述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指出南陽守敵棄城南逃的背景、時間。

        第二層:“南陽為古宛縣……多是出生于南陽一帶”,用兩則史料說明南陽自古以來在軍事上的重要戰略地位。

        第三層:“在過去一年中……已全部為我解放”,回顧過去一年中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棄城南逃的變化。

        第四層:“去年七月……不得不棄城逃竄”,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

        第五層:“南陽守敵王凌云統率的軍隊是第二軍……康澤的命運是在等著他的”,預言南陽逃敵王凌云前途黑暗。

        對于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在小組內討論解決。若不能解決,提交全班討論完成。

        四、拓展延伸

        1、兩則新聞均出自毛主席之手,學完兩篇文章后,你認為它們在語言風格等方面有何異同?

        2、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新聞資料,并分析它的要素和結構。

        五、布置作業

        運用所學有關新聞的知識,寫一則新聞,報道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新鮮事,300字左右。

        【教學總結】

        1、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

        ⑴語文體驗式教學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向指路,創設語文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共同收集,處理語言信息,通過多向互動交往和情感交流等多種途徑,使學生在不斷的“體驗”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生個人的品德修養和語文素養。

        ⑵把表演引入了課堂,給予學生更多的心靈自由。一方面滿足了他們的“游戲沖動”和“角色幻想”,另一方面又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體驗,體驗文章所表現的情景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角色表演的學生情緒高昂,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表演得生動形象,并進行對比分析,不但領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審美能力也提高了,參與意識也加強了。

        ⑶課前準備用生動的實例,深入淺出的完成了對新聞的文體知識的學習。學生很容易就能明了新聞的結構及要素。

        ⑷小組合作學習,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任務,既分工,又合作,人人都是學習的主角,又是小組學習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團隊協作精神。

        ⑸學生通過繪制地圖、寫作導播詞、解說詞、新聞播音、節目主持等,動腦動手動口,培養了多方面的能力,促進了語文綜合素質的形成。

        ⑹學生對新老師、新課堂產生了興趣,為今后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本課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有:

        課文的深度挖掘、細致品味不夠,由于時代背景及學生的閱歷所限,對文中的議論理解不是很透徹,老師要做一定的補充與講解。

        新聞怎么寫八年級上冊 篇3

        一、教材簡析

        強調養成閱讀新聞的習慣,引導我們關注社會生活和時代發現,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消息寫作。

        二、教學目標二

        1.知識與能力

        在掌握新聞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聞的寫作手法,提高寫作新聞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聯系所學過的知識及生活具體實例讓學生學會寫標題。

        2】通過交流,讓學生體會導語的寫法。

        3]在合作探究中學習新聞主體的寫法,安排好新聞結構。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新聞閱讀及新聞采訪寫作的感情,激勵學生善于發現社會中有意義的東西,運用相關新聞知識和方法贊揚社會真善美。

        三、教學重難點

        掌握新聞的方法,會寫簡單的新聞或消息。

        四、教學方法

        談話、討論練習等

        五、教學用具

        課件

        六、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本單元我們學過四篇新聞,初步了解新聞的有關知識,提高了閱讀新聞的能力。今天,我們將運用所學的有關新聞的知識,寫一篇新聞。

        2】任務一【新聞閱讀】

        1、任務目標

        【1】了解新聞的內容,把握不同類型的新作品的特點。

        【2】養成閱讀新聞的習慣,關注社會生活和時代發展。

        2.任務指導

        【1】快速瀏覽學過的幾篇課文,把握新聞六要素。

        【2】在比較中了解不同新聞體裁的特點。

        【3】閱讀時要注意揣摩作者的態度和傾向,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

        【4】小組合作,從標題、結構、語言等方面歸納消息的主要特點,為后面的寫作任務做準備。

        3.成果展示

        消息:《我三十萬大軍勝利渡長江》

        篇幅:短小

        報道對象:新聞事件

        時效性:較強

        表達方式:記敘、議論

        特寫:《“飛天”凌空》

        篇幅:較長

        報道對象:一個場景

        時效性:很強

        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

        通訊:《一著驚海天》

        篇幅:較長

        報道對象:新聞事件或者典型人物

        時效性:一般

        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

        三】 任務二【新聞采訪】

        1.任務目標

        【1】 總結采訪前、采訪時、采訪后的基本做法和要求

        【2】小組共同擬定采訪計劃并實地采訪,提出改進建議,各自完善采訪計劃。

        2.任務指導

        【1】自由分成學習小組,做好活動計劃,分配小組成員活動任務,圍繞“新聞采訪”準備采訪資料,擬定采訪的內容和具體的問題等。

        【2】 采訪過程中,要尊重采訪對象,注意言行得體,不要強求采訪對象,回答不愿意回答的問題,拍攝人物照片時,要事先征得對方的同意。

        3.采訪成果展示

        采訪時間:20__年9月3日

        采訪對象:媽媽

        采訪實錄:

        問:媽媽,你小的時候都玩些什么游戲呢?

        答:我小的時候一般都是玩跳繩,踢毽子,抽陀螺之類的游戲。

        問:當時這些游戲你們是怎樣玩的呢?跟我們現在玩的方式一樣嗎?

        答:有一樣的地方,也有不一樣的地方。

        問: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答:以抽陀螺為例,我小時候玩的陀螺是木制的陀螺,而現在陀螺作為塑料或者鐵制的陀螺。當時我們不叫陀螺,叫猴,有的地方叫牛。只要用一根繩子抽幾下就能轉。陀螺的大小,我們也能控制,一般我們都是依據自己的喜好動手做陀螺。

        問:除了這些玩具,你們還有其它玩具嗎?

        答:我們小時候的玩具很少,一般都是自己或者父母做的,而現在玩具呢,不僅品種多,而且種類權,大部分都是廠家制作的。

        采訪心得:通過這次采訪我了解到了父母以前的生活是多么的艱辛,而我們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孝敬父母,勤儉節約。

        三】任務三【新聞寫作】

        1.任務目標

        【1】 嘗試運用相關的知識和方法進行新聞的寫作。

        【2】 學會通過新聞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質,反映時代風貌。

        2.任務指導

        【學法指導】

        【1】擬標 題方法

        (1)簡明扼要:突出新聞中最新鮮最有特點最有價值的 事實。

        (2)愛憎分明:標題中要有明確的是非立場,鮮明的愛憎情感。

        (3)巧用修 辭:標題中可運用比喻、 對偶、引用、仿擬等修辭,使標題生動形象,耐人尋味。

        【2】導語寫作方法

        (1)交代新聞的來源和根據,給人真實感。[來源:學+科+網Z+X+X+K]

        (2)交代新聞的重要點,給人鮮明的印象。

        (3)交代新聞的新鮮點,給人耳目一新。

        (4)文字表達巧妙精練,給人形象感。

        【寫法指導】

        【1】標題:標題是 消息的眼睛。要讓別 人關注你的報道,標題就一定要醒目,特別是主標題,要讓人看后一目了然。消息 標題的要素必須包括何人(何物)做何事,語言必須簡潔準確。

        【2】導語:導語是指一則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是用簡明生動的文字,寫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鮮的事實,鮮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題思想。導語的寫作要求,一是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吸引讀者。導語的形式主要有敘述式、描寫式、提問式、結論式。

        【3】主體:主體是消息的軀干,是對導語內容的展開和補充?,F在,一般的消息都采用倒金字塔結構,即將最重要 的、最新鮮的事實寫在最前面,讓 人們能看一眼就知道它主要講的是什么。

        因此,我們在寫作消息的時候,要具體掌握消息的結構特點,勤于觀察和思考,這樣才能寫出高質量的新聞消息。

        四】作業

        以你所在的班級、學校,或者你居住的社 區、村鎮、縣市,最近發生了什么特別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盡可能多方調查、采訪,采集相關信息, 寫一則消息。不少于500字。

        【點撥思路】

        (1)審題:注意題目限定了文體——消息,也限定了選材的范圍——你所在的班級、學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區、村鎮、縣市,要從這 幾個方面來思考選材。

        (2)選材:可以 選擇班上或學校 近期開展的各類活動,如體育活動、科學探究活動、文藝會演活動等;社區、村鎮等開展的各種特別的或有意思的活動等。

        (3)寫法:按照消息的基本結構布局謀篇,結構要完整,中心事件要突出,語言要簡潔,必要時可以交代一下背景。

        五】板書設計

        新聞閱讀、采訪與寫作

        1. 新聞的閱讀

        2. 新聞采訪

        3. 新聞寫作

        【1】確定一個恰當的標題

        【2】合理安排正文結構

        【3】要寫好導語,因為導語是消息的核心,也是消息這一新聞體裁的重要特征。

        【4】要注意語言準確、簡練、易懂,在此基礎上,可適度講究生動形象。

        新聞怎么寫八年級上冊 篇4

        教學目的:

        一 了解新聞的特點和結構。

        二 體會本文語言簡明、準確的特點。

        三 了解渡江戰役的經過,接受革命教育。

        教學設想:

        一 學生初學新聞這種體裁,有必要弄清楚新聞的基本特點和結構。

        二 為了便于學生盡快了解新聞的特點和結構,在教學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這樣的認識規律,不從知識概念切入,而從對課文內容的復述和概括入手,完成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

        三 本文語言簡潔、準確,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好教材,因此,語言的學習與訓練列為教學重點之一。

        四 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生自讀課文(包括讀“預習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識)。讀書時,畫出生字詞(或自己解決)。

        [說明]熟悉歷史背景,大致了解全文內容。

        二朗讀課文,或聽朗讀錄音。對照書上的示意圖,進一步了解三路大軍渡江戰役的經過。提出要求:對照示意圖,能夠復述渡江戰役的大致過程。

        三兩位學生一組,彼此照著示意圖復述渡江戰役的經過。教師巡視,注意發現復述較好的同學,準備請他(她)上黑板前面復述。

        四教師出示一張較大些的渡江戰役示意圖(照教材繪制即可),請剛才發現的復述較好的一位同學指圖復述,其他同學靜聽。然后,指出其復述的不確之處。

        [說明]利用復述這一方法,引導學生理清三路大軍渡江的情況,從而認清本則新聞主體部分的內容。學生指圖復述時,教師可隨之板書如下:

        中路軍

        西路軍

        東路軍

        增強學生認識本文內容的條理性。

        五借助問題,傳授新聞結構的知識。

        1.文中哪兩句話概括了同學們剛才復述的內容?

        [參考答案]

        (第1句、第2句)

        2.有沒有哪一句能夠概括全文主要內容?

        [參考答案]

        (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教師講知識:

        1.這則新聞的前兩句是“導語”(板書),它一般是對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導語在新聞的開頭,一般不長,往往是一兩句話,有時也用一段話。

        2.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稱為“主體”,剛才同學們復述內容就是這則新聞的“主體”。評述三路大軍渡江戰斗的經過,指出我軍勝利渡江的重大意義。

        3.新聞還要有“標題”?!叭嗣窠夥跑姲偃f大軍橫渡長江”就是本文標題。標題以凝煉的語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

        標題、導語、主體是一則新聞不可缺少的三個部分(如有條件,教師可適當增加些知識給學生,如副標題、結語等)。一則新聞,往往由這三部分構成。

        [說明]教師隨著講解,板書:標題、導語、主體。這是傳授知識的環節。作為學生新接觸的一種體裁,講些必要的知識是有用的,不能忽視。在學生對本文內容和構成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傳授有關知識,顯得自然,學生接受起來也不太困難。

        六通過比較,傳授新聞特點的知識。

        1.這則新聞起始,括號里的內容表明這則新聞報道的單位、時間。這些內容去掉與保留有沒有不同?

        [參考答案]

        (括號及其中的內容屬于新聞的“電頭”──學生答題后教師再講,這些內容表明所報道的材料的真實性,報道的及時?!邦A習提示”介紹“22日夜,*同志又撰寫了這一則全面報道前線最新戰況的新聞稿”,證明了報道的及時。)

        2.從這里我們能看出“新聞”具有怎樣的一個特點?

        [參考答案]

        (材料真實,報道及時)

        3.主體部分中,有兩處寫到“至發電時止”。這樣寫說明了什么?

        [參考答案]

        (報道準確)

        教師板書:真實、及時、準確

        這是新聞的三個特點。此外,簡明也是新聞的一個重要特點(板書“簡明”)。渡江戰役頭緒多,戰線廣,但這則新聞卻寫得簡明扼要,并及時報道,使廣大人民群眾盡快了解到戰役的進展。關于簡明扼要問題,課后有短文專門講解,課下閱讀。

        [說明]以上完成了教學的第一個內容,即了解新聞的特點和結構。

        七體會本文語言表達的一些特點。

        1.題目是“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百萬”是實數,還是虛數?

        [參考答案]

        (是實數。中路軍30萬人;西路軍35萬人;東路軍35萬人)

        人數的確切,更體現了報道的真實、準確、嚴密。

        2.“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參考答案]

        (“不含”在這個表明地點的句子里,準確反映了當時的情況,因為九江尚未解放)

        3.本文是一則新聞,客觀、真實地報道渡江戰役的經過,但是,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感情。請你找出一兩處帶有較強感*彩的語句,讀一讀。

        [說明]以上是體會本文語言上的一些特點。鑒于學生實際情況,條件好的,教師還可以將練習四的部分練習題在課上討論。

        八正音、正字。

        教師出示已制好的字詞卡片(或寫好詞語的小黑板),正音、正字。

        荻港銳不可當殲滅要塞

        [說明]可同時進行字音、字形的比較。如:荻獲殲阡纖(要)塞(阻)塞(堵)塞

        九聽*詩《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朗讀或歌曲的錄音。

        條件不具備的,由教師朗讀,力圖感染學生,加深對本文內容的理解。

        布置作業

        一課后練習二、三??陬^完成。

        二課后練習六。書面完成。

        【總體說明】

        新聞文體知識教學,如何能與新聞的內容結合起來,是本文教案設計時思考的一個問題。結果是:先引導啟發學生找出能夠概括全文內容的語句,而后講授有關“導語”的知識,因為“導語”在全文之首,作用就是能夠概括表述全文內容。學生既練習了辨析關鍵語句的能力,又對“導語”的位置和作用留下較為清晰的印象,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自然結合在一起。實踐證明教學效果較好。

        新聞怎么寫八年級上冊 篇5

        學習目標

        ——學習這篇課文需要從中汲取關于新聞這種應用文體的相關知識

        ——進一步掌握的是新聞的結構五要素: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

        ——學習新聞,還要注意學習新聞語言的準確精練

        名師講析

        【文學常識與背景知識】

        1.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一1976),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思想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中國人民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他的講話稿收在《毛澤東選集》(共五卷)里,他撰寫的新聞消息,收在《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里

        2.背景資料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1947年7月到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全國范圍內轉入戰略進攻1948年秋天開始的三大戰役,給國民黨*以致命的打擊國民黨*大搞“和平”陰謀20日南京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和平協議上簽字,談判破裂4月21日,毛澤東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21日清晨,人民解放軍即執行統帥的進軍令,發動了渡江戰役23日晚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宣告國民黨*政權的覆滅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這一則新聞發于1948年11月5日,遼沈戰役已勝利結束,電文說:“杜聿明則剛從徐州飛到東北,一戰慘敗,又逃到了葫蘆島”,即指蔣軍在遼沈戰役中的失敗淮海戰役是1948年11月6日發起的,這則新聞發電之日正是淮海戰役前夜

        3.新聞的一般知識

        新聞文稱消息,通常分為動態新聞、綜合新聞、典型報道和新聞述評四類其中動態新聞是報紙、廣播最常用的一種它報道的是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新成就

        新聞在結構上,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標題一般包括引題、正題、副題;導語,一般指“電頭”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來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實,使讀者一目了然;主體,隨導語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敘述事件、闡發問題和表明觀點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聞的關鍵所在;背景,是事物的歷史狀況或存在的環境、條件,常插在主體部分,也插在“導語”或“結語”之中;結語,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話,是消息的結尾

        新聞的特點:立場、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具體,反應迅速,語言簡明準確

        新聞的寫法: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課文分析】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1.文章主題

        本文通過全面報道震驚中外的渡江戰役的概況,贊揚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司令部和各路軍指揮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指揮才能,表現了全黨全軍團結一心、同仇敵愾、所向無敵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2.文章結構

        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內容提要

        電頭: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及時準確

        導語:①至②——概述事件

        主體:③至⑩——渡江戰況

        3.對話文本

        (1)如何把握這篇新聞的各種要素?

        例:“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

        人物?中路軍30萬人時間?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時內地點?安慶、蕪湖線原因?要渡江經過?突破安慶、蕪湖線結果?渡過三十萬人,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

        (2)謀篇布局(即結構安排)探究

        為什么按中、西、東的順序敘述?西路軍與東路軍是同時發起渡江作戰的,為什么先說西路軍,再說東路軍?分述三路戰況,為什么又能一氣呵成?

        中路軍首先發起渡江作戰,所以先說西路軍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敵軍抵抗甚為微弱,而東線敵軍抵抗較為頑強,所以西路接著中路說,合在一起,可以議一議最后說東路激戰,文勢也涌起高潮

        這篇新聞,主體三個層次的銜接,可以悟出全文一氣呵成的道理中路和西路,都從時間說起,中路一層開頭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層開頭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這樣并列,層次分明,又緊相銜接說了西路戰況之后,又合起來有所議論,議論最后一句是“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話題從“西面”轉向“東面”,很巧妙很自然地過渡到了下一層可見,作者是很注意一層與一層之間的銜接的,所以全文流轉順暢,一氣呵成

        (3)作者遣詞造句是怎樣做到準確精練,鏗鏘有力的?

        ①區別詞義,“沖破”與“突破”:“沖破敵陣”,側重于面,范圍大;“突破安慶、蕪湖線”,“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側重于點,范圍小

        ②說明程度,“較為”:“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較為”準確表明了與前述兩路軍的比較結果,與防線“鞏固”相呼應“很”,(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很”準確地揭示了湯恩伯驕傲自負的心理

        ③解釋交代“不含”,“西起九江(不含)”,注明“不含”,使語言表達的意義明確

        ④語言的精練、鏗鏘“至發電時止”如果寫成“到發電文的時候為止”,“現已占領”如果說成“現在已經占領”,語言表達就拖沓、松散了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能用單音節的詞不用雙音節詞用軍事術語更果斷有力二是適當采用文言詞

        ⑤這篇新聞富有文氣例如,“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斗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但是說到國民黨官兵的情緒,又非常口語化,“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或雅或俗,各得其妙

        (4)本文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①依時敘事按時間順序安排內容大而不亂,多而不雜

        ②詳略得當東路軍的戰況寫得比較詳細突出在報道我軍進展時,和中西兩路軍有幾處不同,一是較具體地寫了戰斗情況;二是更詳盡地寫了戰果

        ③敘議結合在報道中路軍進展情況后,插入議論,指出我軍取得勝利的原因,一是我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二是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議論既交代了我軍取勝、敵軍失敗的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使讀者進一步了解了整個國民黨*政權必然覆滅的命運,從而深化了報道的主題

        ④去粗取精渡江戰役應報道的內容本來很多,作者卻僅僅選擇了最能表現這場戰役基本情況和最突出中心的我三路大軍渡江作戰的時間、地點、人數、戰績以及勝利原因,余則不及這固然是“新聞”體裁的特殊需要,但也體現了作者善于撮要記事的功力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1.文章主題

        這則新聞,由南陽解放說到一年多以來中原地區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告知廣大軍民,我軍完全掌握了全國戰場上的主動權,蔣介石全軍敗局已定,極大地鼓舞了解放區軍民乘勝前進的斗志

        2.文章結構

        標題:《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導語:第一層;

        背景:第二、三層;

        主體:第四、五層

        3.對話文本

        用劃分層次的方法,把握全文內容

        第一層,是導語,概述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指出南陽守敵棄城南逃的背景、時間

        第二層,是背景資料,用兩則史料說明南陽自古以來在軍事上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第三層,回顧過去一年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放棄南陽的變化,指出蔣軍全局潰敗的背景

        第四層,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進而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

        成績主要有三項第一,恢復和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創立了七個軍區,極大地擴大了老根據地第二,殲滅了大量的國民黨正規部隊,發展了我黨武裝力量第三,糾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確的策略,孤立了敵人,鞏固了根據地

        第五層,預言南陽逃敵王凌云前途黑暗(動態分析,還不是新聞事實)

        (1)把握新聞要素

        人物:中原我軍

        時間: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點:南陽

        事件發生的原因:蔣軍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在我強大的野戰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之下,困守南陽的蔣軍,不得不棄城南逃

        經過與結果:自去年7月,南陽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后進軍,大量殲敵,擴大并鞏固了根據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南陽守敵王凌云棄城南逃,我軍當即占領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據點外,全部為我解放

        (2)這一則新聞,為什么不僅報道解放南陽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的戰績?

        南陽解放,是南線人民解放軍一年多來取得偉大勝利的必然結果,所以南陽解放之日正是總結一年多來偉大勝利的時機另一方面,總結一年多來的戰績,也可以說明蔣軍為什么棄城南逃在結構上,為新聞報道提供了背景資料

        男人日女人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