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u4335"></form>
    <form id="u4335"></form>

      <sub id="u4335"></sub>

        <wbr id="u4335"></wbr>

        小學作文網

        導航欄 ×
        你的位置: 作文網 > 優秀作文 > 導航

        芒種節氣課件

        發表時間:2025-01-18

        2025芒種節氣課件(集錦13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芒種節氣幼兒園教案(精選1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芒種節氣課件 篇1

        主題:

        芒種科學課《麥子和稻子》

        總課時:

        20分鐘

        背景分析:

        氣溫一天高似一天,送走了小滿,今日便迎來了芒種,芒種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每年一到這個時候啊,大家就會特意選用芹菜、百合、梨等食材和綠豆等谷物一起熬制烹煮,做一道“綠豆湯”予以清補、降暑。這樣,就能“清涼”的度過芒種啦。我們的寶貝們也用各種方式來和芒種節氣共度今日。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稻子和麥子的不同。

        2、體驗芒種豐收的喜悅。

        教學準備:

        物質:實物麥子和稻子、PPT稻子和麥子制品

        前期經驗:周末家長帶幼兒認識稻子與麥子

        教學重點:知道芒種是收獲的日子

        教學難點:引導幼兒觀察稻子和麥子的不同

        教學過程:

        一、認識稻子和麥子

        1、引出:這幾天呀,農民伯伯很開心,他們種的莊稼都豐收了。請你們來說說現在有哪些豐收了?稻子,各種豆子,棉花。

        2、欣賞圖片:豐收的食物小結:很多莊稼豐收,有稻子。麥子棉花,真是個豐收的季節!

        3、可是呀農民伯伯遇上了一個難題,他呀分不出稻子和麥子,讓我們來幫幫他吧。(分稻子和麥子)說說稻子和麥子有什么不同?(圖片)稻子長的彎彎的,象……麥子長的直直的,象……(稻穗和麥穗)

        4、稻子和麥子還有什么不一樣的小秘密?(脫粒后的稻子和麥子)麥子有一根尖尖的,象針一樣的(麥芒)稻子頭上有各小缺口、白色的麥子身上有一條裂縫。稻子用來做米飯、米糕、稀飯,麥子用來做蛋糕、面包……稻子長在水田里,麥子長在旱田里。

        小結:原來呀,稻子和麥子有這么多的小秘密,他們各有各的用處。

        故事:稻子與麥子

        1、稻子和麥子一個中國在水田里,一個重在旱田里,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一起來聽一聽。

        2、原來呀,他們太調皮了經常打打鬧鬧……

        小結:總結與反思

        稻子和麥子對于幼兒來說比較陌生,他們從來沒有親身體驗過,在這次活動前,我們通過班里幼兒家長的配合,帶孩子們去收割好的稻子,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比較高,發言也比較熱烈。由于事前的實地觀察、觸摸使幼兒積累了很好的前期經驗,對于稻子和麥子的`基本特征比較了解,多數幼兒都能說出自己的想法。

        幼兒通過自己剝開稻子和麥子的外殼,觀察了稻子和麥子的內部特征,既培養了幼兒自我觀察的能力,也形成了良好的生生互動,并讓幼兒大膽的說說自己觀察到的小秘密,鼓勵幼兒大膽的展示自己。因此,我覺得活動前的前期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幼兒的生活經驗不是很豐富。對于他們來說,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接觸和看到的,才能讓他們有話可講,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識。

        芒種節氣課件 篇2

        一、活動由來: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時間點在公歷每年6月6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75°時。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中國古代將芒種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此時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芒種至夏至這半個月是秋熟作物播種、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進入夏收、夏種、夏管的“三夏”大忙高潮。飲食上需多飲水,飲食清淡,需要午休,勤換衣勤洗澡。古有“芒種芒種,連收帶種?!钡戎V語,民間這一天會舉辦:打泥巴仗、送花神、煮梅等習俗活動。

        二、活動名稱:

        《芒種》

        三、活動時間:

        芒種節氣當日

        四、活動地點:

        XXX幼兒園

        年級組小班

        單元課時

        1、主題芒種——科學課《麥子和稻子》總課時20分鐘背景分析氣溫一天高似一天,送走了小滿,今日便迎來了芒種,芒種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每年一到這個時候啊,大家就會特意選用芹菜、百合、梨等食材和綠豆等谷物一起熬制烹煮,做一道"綠豆湯"予以清補、降暑。這樣,就能"清涼"的度過芒種啦。我們的寶貝們也用各種方式來和芒種節氣共度今日。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稻子和麥子的不同。

        2、體驗芒種豐收的喜悅。教學準備物質:實物麥子和稻子、PPT稻子和麥子制品、前期經驗:周末家長帶幼兒認識稻子與麥子教學重點知道芒種是收獲的日子教學難點引導幼兒觀察稻子和麥子的不同

        學與教活動設計

        一、認識稻子和麥子

        1、引出:這幾天呀,農民伯伯很開心,他們種的`莊稼都豐收了。請你們來說說現在有哪些豐收了?——稻子,各種豆子,棉花

        2、欣賞圖片:豐收的食物小結:很多莊稼豐收,有稻子。麥子棉花,真是個豐收的季節!

        3、可是呀農民伯伯遇上了一個難題,他呀分不出稻子和麥子,讓我們來幫幫他吧。(分稻子和麥子)說說稻子和麥子有什么不同?(圖片)——稻子長的彎彎的,象麥子長的直直的,象(稻穗和麥穗)

        4、稻子和麥子還有什么不一樣的小秘密?(脫粒后的稻子和麥子)——麥子有一根尖尖的,象針一樣的(麥芒)——稻子頭上有各小缺口、白色的麥子身上有一條裂縫?!咀佑脕碜雒罪?、米糕、稀飯,麥子用來做蛋糕、面包——稻子長在水田里,麥子長在旱田里。

        小結:原來呀,稻子和麥子有這么多的小秘密,他們各有各的用處。

        二、故事:稻子和麥子

        1、稻子和麥子一個中國在水田里,一個重在旱田里,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一起來聽一聽。

        2、原來呀,他們太調皮了經常打打鬧鬧。

        三、小結:

        再次鞏固稻子和麥子的認識。(備注或反思)稻子和麥子對于幼兒來說比較陌生,他們從來沒有親身體驗過,在這次活動前,我們通過班里幼兒家長的配合,帶孩子們去收割好的稻子,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比較高,發言也比較熱烈。由于事前的實地觀察、觸摸使幼兒積累了很好的前期經驗,對于稻子和麥子的基本特征比較了解,多數幼兒都能說出自己的想法。幼兒通過自己剝開稻子和麥子的外殼,觀察了稻子和麥子的內部特征,既培養了幼兒自我觀察的能力,也形成了良好的生生互動,并讓幼兒大膽的說說自己觀察到的小秘密,鼓勵幼兒大膽的展示自己。因此,我覺得活動前的前期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幼兒的生活經驗不是很豐富。對于他們來說,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接觸和看到的,才能讓他們有話可講,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識。

        芒種節氣課件 篇3

        活動由來: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時間點在公歷每年6月6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75°時。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中國古代將芒種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贝藭r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芒種至夏至這半個月是秋熟作物播種、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進入夏收、夏種、夏管的“三夏”大忙高潮。飲食上需多飲水,飲食清淡,需要午休,勤換衣勤洗澡。古有“芒種芒種,連收帶種?!钡戎V語,民間這一天會舉辦:打泥巴仗、送花神、煮梅等習俗活動。

        活動名稱:

        《芒種》

        活動時間:

        芒種節氣當日

        活動地點:

        xxx幼兒園

        背景分析

        氣溫一天高似一天,送走了小滿,今日便迎來了芒種,芒種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每年一到這個時候啊,大家就會特意選用芹菜、百合、梨等食材和綠豆等谷物一起熬制烹煮,做一道"綠豆湯"予以清補、降暑。這樣,就能"清涼"的度過芒種啦。我們的寶貝們也用各種方式來和芒種節氣共度今日。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稻子和麥子的不同。

        2、體驗芒種豐收的喜悅。

        教學準備

        物質:實物麥子和稻子、PPT稻子和麥子制品

        前期經驗:周末家長帶幼兒認識稻子與麥子

        教學重點

        知道芒種是收獲的日子

        教學難點

        引導幼兒觀察稻子和麥子的不同

        教學設計

        一、認識稻子和麥子

        1、引出:這幾天呀,農民伯伯很開心,他們種的莊稼都豐收了。請你們來說說現在有哪些豐收了?——稻子,各種豆子,棉花

        2、欣賞圖片:豐收的食物小結:很多莊稼豐收,有稻子。麥子棉花,真是個豐收的季節!

        3、可是呀農民伯伯遇上了一個難題,他呀分不出稻子和麥子,讓我們來幫幫他吧。(分稻子和麥子)說說稻子和麥子有什么不同?(圖片)——稻子長的彎彎的,象麥子長的直直的,象(稻穗和麥穗)

        4、稻子和麥子還有什么不一樣的小秘密?(脫粒后的稻子和麥子)——麥子有一根尖尖的,象針一樣的(麥芒)——稻子頭上有各小缺口、白色的麥子身上有一條裂縫。——稻子用來做米飯、米糕、稀飯,麥子用來做蛋糕、面包——稻子長在水田里,麥子長在旱田里。

        小結:原來呀,稻子和麥子有這么多的小秘密,他們各有各的用處。

        二、故事:稻子和麥子

        1、稻子和麥子一個中國在水田里,一個重在旱田里,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一起來聽一聽。

        2、原來呀,他們太調皮了經常打打鬧鬧。

        三、小結:

        再次鞏固稻子和麥子的認識。(備注或反思)稻子和麥子對于幼兒來說比較陌生,他們從來沒有親身體驗過,在這次活動前,我們通過班里幼兒家長的.配合,帶孩子們去收割好的稻子,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比較高,發言也比較熱烈。由于事前的實地觀察、觸摸使幼兒積累了很好的前期經驗,對于稻子和麥子的基本特征比較了解,多數幼兒都能說出自己的想法。幼兒通過自己剝開稻子和麥子的外殼,觀察了稻子和麥子的內部特征,既培養了幼兒自我觀察的能力,也形成了良好的生生互動,并讓幼兒大膽的說說自己觀察到的小秘密,鼓勵幼兒大膽的展示自己。因此,我覺得活動前的前期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幼兒的生活經驗不是很豐富。對于他們來說,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接觸和看到的,才能讓他們有話可講,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識。

        芒種節氣課件 篇4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養成愛惜糧食的習慣。

        2、培養幼兒的動腦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引導幼兒認識小麥的生長過程及其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活動準備:

        1、《小麥的一生》課件一盤:小麥的生長過程;兒歌《大饅頭,哪里來》。

        2、實物小麥一株,麥粉制的食品,麥桿工藝品。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形式導入,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并了解小麥的播種和收獲季節。

        1、提問:小朋友都見過小麥嗎它長得什么樣(讓孩子自由討論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

        2、出示實物小麥,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小麥的莖俗稱麥秸,空心、有節、光滑、葉狹長;莖的頂端長麥穗,麥穗有針一樣的麥芒,麥穗成熟時是金黃色的。

        3、出示課件: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播種和收獲季節:秋季農民把麥種播在地里;冬季壓實麥苗;到第二年春天,麥苗長得綠油油的,并逐漸長大、抽穗、開花、結籽;5月底6月初,麥子慢慢地由綠變黃,成熟,農民伯伯開始收麥,叫夏收。

        二、出示各種麥制品,了解麥子的用途。

        1、出示各種麥制品,引導幼兒了解這都是用麥子做的。

        2、引導幼兒了解麥子的用途:麥??赡コ擅娣?;面粉可做成饅頭、面條、餃子、蛋糕、餅干、面包等;麥秸可編制各種草帽、扇子、墊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和泥墻皮。

        3、游戲“麥爺爺找孩子”——請一個幼兒帶上小麥頭飾,當麥爺爺。其余小朋友當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圖片掛在幼兒胸前)。麥爺爺說:“我的孩子不見了,他們都變了樣,哪是我的`孩子呀”幼兒依次說:“我是面包,是麥爺爺的孩子。”“我是餅干,是麥爺爺的孩子.”

        三、聯想活動:小麥是夏季里成熟的糧食作物,你在夏季里還見過哪些糧食作物(早稻、玉米、高粱、番薯……)

        四、教育幼兒愛惜糧食。通過兒歌《大饅頭,哪里來》體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愛惜糧食,不剩飯,不掉飯粒。

        附兒歌:《大饅頭,哪里來》

        大大的饅頭哪里來白白的面粉做出來,

        白白的面粉哪里來黃黃的小麥磨出來

        黃黃的小麥哪里來農民伯伯種出來。

        伯伯阿姨勞動忙,大家都要愛惜糧。

        芒種節氣課件 篇5

        活動一:社會領域《芒種知時節》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動畫視頻,激發幼兒對芒種節氣的興趣。

        2.初步了解芒種的特征與習俗。

        3.知道芒種節氣是一年中農民伯伯最忙碌的時期。

        【給家長的話】

        親愛的大朋友們,大家好!二十四節氣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也是我園的園本課程,馬上就要到二十四節氣“芒種”了,老師們為小朋友們準備了芒種一系列活動,歡迎大朋友們和小朋友們積極參加哦!

        活動二:社會領域《好玩的面團》

        活動目標:

        1.通過玩面粉,感受芒種節氣的樂趣。

        2.知道芒種節氣小麥成熟,麥子能夠磨成面粉。

        3.喜歡用面粉動手制作各種面食。

        04:12

        活動三:科學領域觀察探索《小螳螂》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激發幼兒對螳螂的興趣。

        2.通過觀看視頻,了解螳螂幼蟲時期的形態特征。

        3.了解螳螂的生長過程,知道要保護益蟲。

        【給爸爸媽媽的話】

        1.螳螂將卵產在樹枝上,或者墻壁上。在產卵的幾天后死去。第二年,小螳螂就會孵化出來。

        2.爸爸媽媽可以引導孩子觀察螳螂是蛋類孵化還是卵類孵化?孵化后是什么顏色?

        3.推薦書籍

        法布爾的《昆蟲記》。

        溫馨提示

        1.起居方面,要順應晝長夜短的季節特點,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但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

        2.中午最好能夠小睡一會,以解除疲勞,利于健康。

        3.天熱易出汗,要經常洗澡,衣服要勤洗勤換。注意多喝水,補充水分。

        4.飲食方面,小朋友們要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多吃苦味,酸味食物,如:苦瓜、蓮子、芥蘭、烏梅、山楂、檸檬等。

        芒種,一頭辭舊,一頭迎新;一頭連著收,一頭連著種;一頭收獲幸福,一頭播種希望。

        俗話說:"春爭日,夏爭時。"愿所有的爸爸媽媽和小朋友們一起,珍惜每一個"時"享受每一個"日",快快樂樂度過一個美好的夏天

        芒種節氣課件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稻子的生長過程,激發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2、了解水稻的生長,并嘗試用動作表現。

        3、知道農民伯伯的辛苦,學會珍惜糧食。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兩個星期,讓幼兒觀察水稻種子發芽的過程,并進行記錄。

        2、幼兒用書。

        3、稻子、米飯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教師出示米飯圖片,請幼兒來說一說米飯。(米飯是白白的'、香香的等)

        請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說一說米飯是怎么來的?

        二、活動過程。

        幼兒介紹水稻種子的觀察記錄。

        教師播放幼兒用書《稻子的一生》及農民種植水稻的視頻。

        請幼兒說一說稻子是怎么長成的。

        三、游戲:“種水稻”。

        1、教師扮演農民,請幼兒扮演稻子每一個時期的狀態。

        播種第一天:幼兒蹲下,手抱著頭。

        2—3天:蹲著,一只手慢慢開始往上伸。

        30天:稻子長高了。(幼兒站起來雙手伸開)

        插秧后:兩個或多個幼兒背靠背并打開雙手。

        稻子成熟:幼兒彎腰站著,手里拿著稻子的卡片。

        2、請個別幼兒扮演農民,其他幼兒扮演水稻。

        教師小結:稻子成熟后會變成金黃色,農民伯伯把稻子收割后曬干,去掉稻殼就變成一粒粒的白米,經過加工之后香噴噴的白米飯就出來了。

        四、討論活動:節約糧食。

        稻子的生長過程是緩慢的,農民伯伯種植糧食非常辛苦,所以小朋友們要愛惜糧食。

        請幼兒說一說我們該怎么節約糧食?

        芒種節氣課件 篇7

        目標

        (一)幫助兒童了解芒種的地理知識特點;

        (二)與兒童一起賞析有關芒種的經典古詩:《時雨》;

        (三)帶領兒童了解芒種時典型的農事活動;

        (四)引領兒童學習芒種的代表傳統民俗活動。

        內容

        (一)地理知識

        小朋友們,你們有感受到最近下雨越來越頻繁了嗎?那是因為我們即將進入多雨的梅雨季節了。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75°時,我們就來到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芒種”,它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是一個典型的反映農業耕種的節氣。除了中國最北邊的地區和高原,大部分地區都已經真正進入夏季了,隨著氣溫的顯著升高,我們可以直接體驗到初夏的炎熱。小朋友都知道上海處在哪里嗎?沒錯,那就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因為梅雨季的緣故,日照時數有所減少,雨量明顯增加,導致空氣濕度較大,所以小朋友們是不是經常會感覺又悶又熱的呀?不要擔心,請小朋友們跟隨本節課的腳步,一定會收獲夏日的第一份清涼。

        (二)文學知識

        北京今年2月舉辦了一件大事,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訴老師是什么???對的就是冬奧會。開幕式倒計時巧妙地運用了二十四節氣進行倒數,不知道小朋友有沒有注意到芒種時出現的詩句呢?“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边@句詩出自南宋詩人陸游的'《時雨》,交代了芒種時節的美食,描繪了家家戶戶吃著麥粒和豆煮的飯,處處都飄蕩著采菱女采菱的歌聲的忙碌又祥和的場景。文字短小精焊,清新自然,卻寫出了節氣時令、物候現象,而且突出地渲染了田家插秧、采菱時的繁忙與歡暢。不僅只有這兩句描寫芒種哦,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時雨》(節選)吧!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老我成惰農,永日付竹床。

        衰發短不櫛,愛此一雨涼。

        一、二句:應時的雨水在芒種時節紛紛而至,田野里處處都有農人在忙著插秧。這兩句交代了芒種時節的大忙情景。芒種,正是從起起伏伏的勞動身影里開始的。

        五、六句:我已經漸漸衰老成了不耕作的農人,從早到晚在竹床上打發時間。這兩句交代了芒種時節的自己,已經衰老懈怠,很多時光只能在竹床上度過。在宋代南方,睡竹床也是一種“乘涼”的方式,在當時是農人們的消暑神器。陸游躺在竹床上,一方面說自己年邁,同時也說明芒種時節的天氣已經炎熱起來。

        七、八句:白發變短一天天減少無法束發,卻還是喜愛眼前夏雨送來的陣陣清涼。這兩句交代了芒種的天氣。老去的詩人,并沒有頹廢不振,相反,當他看到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和藤架,在雨中散發著幽香,精神為之一振。眼前的自然、靜謐,將原本忙碌的芒種節氣驅散開去。經過這樣的描繪,一切雨后的生靈,仿佛都變得更加可愛。

        (三)農事活動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農事活動是國人生存根本。在中國大部分地區,芒種是農事最為繁忙的節氣之一。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成熟,等待收割;春天種下的棉花等作物進入生長高峰,需要大量水和肥料;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也需要播種,所以芒種也被稱為“忙種”。各種夏播作物大多以芒種為界,凡在芒種以前種植的成活率高、長得快,而過了芒種時節,農作物的成活率及生長速度會越來越低。此時,長江流域“栽秧割麥兩頭忙”,華北地區“收麥種豆不讓晌”,江西地區“芒種前三日秧不得,芒種后三日秧不出”,貴州地區“芒種不種,再種無用”,收、種、管交叉,全國各地一片農忙景象。

        (四)芒種傳統

        1、送花神:芒種時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2、安苗: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于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豐登、村民平安。

        3、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堿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芒種節氣課件 篇8

        活動目標:

        1.讓學生知道芒種的由來及習俗。

        2.學生熟讀芒種的詩詞、諺語等,會背芒種兒歌。

        3.讓學生通過畫小麥,認識農作物,了解農耕的過程。

        4.教育學生從小要懂得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PPT、A4畫紙,芒種(兒歌)。

        學生準備:收集和“芒種”相關的資料,比如:由來、習俗、詩詞等。

        活動設計過程:

        一、導入

        師生共誦《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二、了解“芒種”的由來

        1.師:今天我們來認識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芒種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九個節氣,一般來講是6月4號或者是6月6號到6月19或者是21號,“芒種”又稱“忙種”是最忙的一個節氣,既要收割小麥,又要種植水稻等其它的農作物。

        2.PPT出示“小麥”的圖片,學生仔細觀察并說一說小麥的特點。

        3.學生動手畫一畫小麥。

        4.PPT給學生介紹小麥的種植過程。

        5.師:芒種這個節氣就是最忙的時刻,既要種植,又要收獲。雖然勞動很辛苦,在芒種期間,卻又一個很盛大的節日------端午節,請學生說一說每年端午節我們安康都有哪些慶?;顒??(相應出示龍舟賽、鴨子搶、包粽子、煮雞蛋等圖片)

        三、有關芒種的詩詞及農諺。

        1.全班分成六個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詩詞及農諺。

        2.學習反饋,請小組內收集詩詞最多的一位同學,朗誦一首小組同學都喜歡的詩詞。

        一組:宋朝范成大《梅雨五絕》;二組:宋朝陸游《時雨》

        3.師出示:艷陽辣辣卸衣裝,梅雨瀟瀟漲柳塘。

        南嶺四鄰禾壯日,大江兩岸麥收忙。

        全班齊誦此詩。

        四、有關芒種節氣的習俗

        PPT出示:

        1.打泥巴仗

        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后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誰身上泥巴最多的,誰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2.送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3.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芒種這天將清洗過的梅子泡在白酒里一個月,飲用時需煮開。這個民俗與三國時典故“青梅煮酒論英雄”頗有淵源。

        4.曬蝦皮在這時候,沿海一帶的漁民即忙于曬毛蝦。因到了芒種季節,毛蝦正值產卵期,體質正肥,肉質正實,營養價值更好。人們將芒種期間曬成的蝦皮稱之“芒種皮”。

        曬蝦皮

        五、活動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芒種,下面我們用一首兒歌來進一步了解“芒種”。

        芒種最忙,收麥種糧。

        天熱多雨,佳節端陽。

        早起運動,心神舒暢。

        多吃蔬菜,清熱滋陽。

        六、活動延伸:

        1.每位同學背誦一首自己收集的“芒種”的詩詞,背誦三個和“芒種”有關的諺語。

        2.辦一期“芒種”的手抄報。

        芒種節氣課件 篇9

        活動由來: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時間點在公歷每年6月6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75°時。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中國古代將芒種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此時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芒種至夏至這半個月是秋熟作物播種、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進入夏收、夏種、夏管的“三夏”大忙高潮。飲食上需多飲水,飲食清淡,需要午休,勤換衣勤洗澡。古有“芒種芒種,連收帶種?!钡戎V語,民間這一天會舉辦:打泥巴仗、送花神、煮梅等習俗活動。

        活動名稱:

        《芒種》

        活動時間:

        芒種節氣當日

        活動地點:

        XXX幼兒園

        年級組小班

        單元課時

        1、主題芒種——科學課《麥子和稻子》總課時20分鐘

        背景分析

        氣溫一天高似一天,送走了小滿,今日便迎來了芒種,芒種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每年一到這個時候啊,大家就會特意選用芹菜、百合、梨等食材和綠豆等谷物一起熬制烹煮,做一道"綠豆湯"予以清補、降暑。這樣,就能"清涼"的度過芒種啦。我們的寶貝們也用各種方式來和芒種節氣共度今日。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稻子和麥子的不同。

        2、體驗芒種豐收的喜悅。

        教學準備

        物質:實物麥子和稻子、PPT稻子和麥子制品

        前期經驗:周末家長帶幼兒認識稻子與麥子

        教學重點

        知道芒種是收獲的日子

        教學難點

        引導幼兒觀察稻子和麥子的不同

        教學設計

        一、認識稻子和麥子

        1、引出:這幾天呀,農民伯伯很開心,他們種的莊稼都豐收了。請你們來說說現在有哪些豐收了?——稻子,各種豆子,棉花

        2、欣賞圖片:豐收的食物小結:很多莊稼豐收,有稻子。麥子棉花,真是個豐收的季節!

        3、可是呀農民伯伯遇上了一個難題,他呀分不出稻子和麥子,讓我們來幫幫他吧。(分稻子和麥子)說說稻子和麥子有什么不同?(圖片)——稻子長的彎彎的,象麥子長的直直的,象(稻穗和麥穗)

        4、稻子和麥子還有什么不一樣的小秘密?(脫粒后的稻子和麥子)——麥子有一根尖尖的,象針一樣的(麥芒)——稻子頭上有各小缺口、白色的麥子身上有一條裂縫?!咀佑脕碜雒罪垺⒚赘?、稀飯,麥子用來做蛋糕、面包——稻子長在水田里,麥子長在旱田里。

        小結:原來呀,稻子和麥子有這么多的小秘密,他們各有各的用處。

        二、故事:稻子和麥子

        1、稻子和麥子一個中國在水田里,一個重在旱田里,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一起來聽一聽。

        2、原來呀,他們太調皮了經常打打鬧鬧。

        三、小結:

        再次鞏固稻子和麥子的認識。(備注或反思)稻子和麥子對于幼兒來說比較陌生,他們從來沒有親身體驗過,在這次活動前,我們通過班里幼兒家長的配合,帶孩子們去收割好的稻子,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比較高,發言也比較熱烈。由于事前的實地觀察、觸摸使幼兒積累了很好的前期經驗,對于稻子和麥子的基本特征比較了解,多數幼兒都能說出自己的想法。幼兒通過自己剝開稻子和麥子的外殼,觀察了稻子和麥子的內部特征,既培養了幼兒自我觀察的能力,也形成了良好的生生互動,并讓幼兒大膽的說說自己觀察到的小秘密,鼓勵幼兒大膽的展示自己。因此,我覺得活動前的前期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幼兒的生活經驗不是很豐富。對于他們來說,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接觸和看到的,才能讓他們有話可講,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識。

        芒種節氣課件 篇10

        【活動設計】

        我們種植園的小麥在孩子們精心的照料下成熟啦!孩子們雖然身處農村,但參加農事勞動機會卻非常少。為了讓他們感受、體會一下勞動過程,品嘗到豐收的喜悅,我們為本次活動作了精心的準備。

        【活動目標】

        1、知道小麥是糧食作物,小麥可以加工成面粉。

        2、認識用于收割小麥的勞動工具:鐮刀、連桿、篩子等。

        3、體驗勞動的快樂,教育幼兒要珍惜勞動成果、愛惜糧食。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鐮刀、剪刀、竹籃、連桿、小筐等。

        【活動過程】

        1、觀察小麥的生長情況,學說:金燦燦的麥穗。

        2、認識勞動工具:鐮刀

        3、觀察老師和保育員收割小麥過程,并作模仿動作。

        4、打麥穗

        認識勞動工具――連桿

        組織幼兒觀察炊事員爺爺打連桿,幼兒學習用連桿打麥穗。

        討論:還可以用什么辦法將麥子從麥秸里分離出來。(風揚、用電風扇吹、用篩子篩等。)

        5、麥子的用途

        (1)收藏部分麥穗、麥秸用于制作。

        (2)將收獲的小麥送到糧店換成面粉。(家園合作:有條件的家庭可帶幼兒觀察小麥加工成面粉的過程)

        (3)將面粉部分投入“巧面館”用于游戲、制作面制品。

        (4)大部分面粉送到廚房,請炊事員做成面制品:面條、餃子等食用、品嘗。

        【活動反思】

        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讓幼兒更進一步的.走近大自然,親身體驗一次農民伯伯豐收時的忙碌,體會一下農民伯伯豐收的喜悅,感受農田里面真“熱鬧”。同時這次秋游幼兒還收集了秋天的各種種子,體驗了集體活動的快樂。

        芒種節氣課件 篇11

        活動一:社會領域《芒種知時節》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動畫視頻,激發幼兒對芒種節氣的興趣。

        2.初步了解芒種的特征與習俗。

        3.知道芒種節氣是一年中農民伯伯最忙碌的時期。

        【給家長的話】

        親愛的大朋友們,大家好!二十四節氣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也是我園的園本課程,馬上就要到二十四節氣“芒種”了,老師們為小朋友們準備了芒種一系列活動!歡迎大朋友們和小朋友們積極參加哦!

        活動二:社會領域《好玩的面團》

        活動目標:

        1.通過玩面粉,感受芒種節氣的樂趣。

        2.知道芒種節氣小麥成熟,麥子能夠磨成面粉。

        3.喜歡用面粉動手制作各種面食。

        活動三:科學領域觀察探索《小螳螂》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激發幼兒對螳螂的興趣。

        2.通過觀看視頻,了解螳螂幼蟲時期的形態特征。

        3.了解螳螂的生長過程,知道要保護益蟲。

        【給爸爸媽媽的話】

        1.螳螂將卵產在樹枝上,或者墻壁上。在產卵的幾天后死去。第二年,小螳螂就會孵化出來。

        2.爸爸媽媽可以引導孩子觀察螳螂是蛋類孵化還是卵類孵化?孵化后是什么顏色?

        3.推薦書籍——法布爾的《昆蟲記》。

        芒種節氣課件 篇12

        一、教學背景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干支歷午月的起始。芒種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人們在此時會忙碌地耕種,故民間也稱其為“忙種”。兒童們將在本節課中一起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親身動手實踐,體驗芒種的“忙碌”。

        二、教學目標

        (一)幫助兒童了解芒種的地理知識特點;

        (二)與兒童一起賞析有關芒種的經典古詩:《時雨》;

        (三)帶領兒童了解芒種時典型的農事活動;

        (四)引領兒童學習芒種的代表傳統民俗活動。

        三、教學內容

        (一)地理知識

        小朋友們,你們有感受到最近下雨越來越頻繁了嗎?那是因為我們即將進入多雨的梅雨季節了。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75°時,我們就來到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芒種”,它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是一個典型的反映農業耕種的節氣。除了中國最北邊的地區和高原,大部分地區都已經真正進入夏季了,隨著氣溫的顯著升高,我們可以直接體驗到初夏的炎熱。小朋友都知道上海處在哪里嗎?沒錯,那就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因為梅雨季的緣故,日照時數有所減少,雨量明顯增加,導致空氣濕度較大,所以小朋友們是不是經常會感覺又悶又熱的'呀?不要擔心,請小朋友們跟隨本節課的腳步,一定會收獲夏日的第一份清涼。

        (二)文學知識

        北京今年2月舉辦了一件大事,有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訴老師是什么?。繉Φ木褪嵌瑠W會。開幕式倒計時巧妙地運用了二十四節氣進行倒數,不知道小朋友有沒有注意到芒種時出現的詩句呢?“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這句詩出自南宋詩人陸游的《時雨》,交代了芒種時節的美食,描繪了家家戶戶吃著麥粒和豆煮的飯,處處都飄蕩著采菱女采菱的歌聲的忙碌又祥和的場景。文字短小精焊,清新自然,卻寫出了節氣時令、物候現象,而且突出地渲染了田家插秧、采菱時的繁忙與歡暢。不僅只有這兩句描寫芒種哦,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時雨》(節選)吧!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老我成惰農,永日付竹床。

        衰發短不櫛,愛此一雨涼。

        一、二句:應時的雨水在芒種時節紛紛而至,田野里處處都有農人在忙著插秧。這兩句交代了芒種時節的大忙情景。芒種,正是從起起伏伏的勞動身影里開始的。

        五、六句:我已經漸漸衰老成了不耕作的農人,從早到晚在竹床上打發時間。這兩句交代了芒種時節的自己,已經衰老懈怠,很多時光只能在竹床上度過。在宋代南方,睡竹床也是一種“乘涼”的方式,在當時是農人們的消暑神器。陸游躺在竹床上,一方面說自己年邁,同時也說明芒種時節的天氣已經炎熱起來。

        七、八句:白發變短一天天減少無法束發,卻還是喜愛眼前夏雨送來的陣陣清涼。這兩句交代了芒種的天氣。老去的詩人,并沒有頹廢不振,相反,當他看到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和藤架,在雨中散發著幽香,精神為之一振。眼前的自然、靜謐,將原本忙碌的芒種節氣驅散開去。經過這樣的描繪,一切雨后的生靈,仿佛都變得更加可愛。

        (三)農事活動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農事活動是國人生存根本。在中國大部分地區,芒種是農事最為繁忙的節氣之一。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成熟,等待收割;春天種下的棉花等作物進入生長高峰,需要大量水和肥料;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也需要播種,所以芒種也被稱為“忙種”。各種夏播作物大多以芒種為界,凡在芒種以前種植的成活率高、長得快,而過了芒種時節,農作物的成活率及生長速度會越來越低。此時,長江流域“栽秧割麥兩頭忙”,華北地區“收麥種豆不讓晌”,江西地區“芒種前三日秧不得,芒種后三日秧不出”,貴州地區“芒種不種,再種無用”,收、種、管交叉,全國各地一片農忙景象。

        (四)芒種傳統

        1.送花神:芒種時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2.安苗: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于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豐登、村民平安。

        3.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堿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芒種節氣課件 篇13

        活動目標:

        1.讓學生知道芒種的由來及習俗。

        2.學生熟讀芒種的詩詞、諺語等,會背芒種兒歌。

        3.讓學生通過畫小麥,認識農作物,了解農耕的過程。

        4.教育學生從小要懂得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PPT、A4畫紙,芒種(兒歌)。

        學生準備:收集和“芒種”相關的資料,比如:由來、習俗、詩詞等。

        活動設計過程:

        一、導入

        師生共誦《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二、了解“芒種”的由來

        1.師:今天我們來認識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芒種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九個節氣,一般來講是6月4號或者是6月6號到6月19或者是21號,“芒種”又稱“忙種”是最忙的一個節氣,既要收割小麥,又要種植水稻等其它的農作物。

        2.PPT出示“小麥”的圖片,學生仔細觀察并說一說小麥的特點。

        3.學生動手畫一畫小麥。

        4.PPT給學生介紹小麥的種植過程。

        5.師:芒種這個節氣就是最忙的時刻,既要種植,又要收獲。雖然勞動很辛苦,在芒種期間,卻又一個很盛大的節日------端午節,請學生說一說每年端午節咱們安康都有哪些慶?;顒樱浚ㄏ鄳鍪君堉圪?、鴨子搶、包粽子、煮雞蛋等圖片)

        三、有關芒種的詩詞及農諺。

        1.全班分成六個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詩詞及農諺。

        2.學習反饋,請小組內收集詩詞最多的一位同學,朗誦一首小組同學都喜歡的詩詞。

        一組:宋朝范成大《梅雨五絕》;二組:宋朝陸游《時雨》

        3.師出示:艷陽辣辣卸衣裝,梅雨瀟瀟漲柳塘。

        南嶺四鄰禾壯日,大江兩岸麥收忙。

        全班齊誦此詩。

        四、有關芒種節氣的習俗

        PPT出示:

        1.打泥巴仗

        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后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誰身上泥巴最多的,誰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2.送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3.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芒種這天將清洗過的梅子泡在白酒里一個月,飲用時需煮開。這個民俗與三國時典故“青梅煮酒論英雄”頗有淵源。

        4.曬蝦皮在這時候,沿海一帶的漁民即忙于曬毛蝦。因到了芒種季節,毛蝦正值產卵期,體質正肥,肉質正實,營養價值更好。人們將芒種期間曬成的蝦皮稱之“芒種皮”。

        曬蝦皮

        五、活動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芒種,下面我們用一首兒歌來進一步了解“芒種”。

        芒種最忙,收麥種糧。

        天熱多雨,佳節端陽。

        早起運動,心神舒暢。

        多吃蔬菜,清熱滋陽。

        六、活動延伸:

        1.每位同學背誦一首自己收集的“芒種”的詩詞,背誦三個和“芒種”有關的諺語。

        2.辦一期“芒種”的手抄報。

        男人日女人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