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u4335"></form>
    <form id="u4335"></form>

      <sub id="u4335"></sub>

        <wbr id="u4335"></wbr>
        導航欄 ×
        你的位置: 作文網 > 優秀作文 > 導航

        犒軍救國讀后感

        發表時間:2025-05-12

        最新犒軍救國讀后感(系列8篇)。

        犒軍救國讀后感 篇1

        下午我查到了抗日戰爭的資料。

        抗日戰爭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國人民進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也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附近,以軍事演習為名,突然向當地中國駐軍第29軍發動進攻,第29軍奮起抵抗。中國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從此開始。8月13日,日軍又進攻上海,同樣遭到中國守軍的頑強抵抗。至此,中國結束了對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讓的不正常狀況,開始了有組織的全面抗戰。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共進行大規模和較大規模的會戰22次,重要戰役200余次,大小戰斗近20萬次,總計殲滅日軍150余萬人、偽軍118萬人,

        戰爭結束時,接收投降日軍128萬余人,接收投降偽軍146萬余人關于八年抗戰中國的損失,抗戰勝利后,抗戰賠償委員會作出的《中國責令日本賠償損失之說貼》指出,淪陷區有26省1500余縣市,面積600余萬平方公里,人民受戰爭損害者至少在2億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我軍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人,其他因逃避戰火,流離顛沛,凍餓疾病而死傷者更不可勝計。直接財產損失313億美元,間接財產損失204億美元,此數尚不包括東北、中國臺灣、海外華僑所受損失及41.6億美元的軍費損失和1000多萬軍民傷亡損害。此外,七七事變以前中國的損失未予計算;中共敵后抗日所受損失也不在內。經過中國歷史學家多年研究考證、計算得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共3500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余億美元。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8月15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951年8月13日,周恩來簽署中國人民政府政務院通告,規定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和重要的歷史貢獻。這場戰爭是血淚的教訓,真是可歌可泣,這場戰爭一直在提醒我們:珍惜和平,勿忘國恥。

        犒軍救國讀后感 篇2

        原先只明白《論持久戰》是毛澤東寫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這天查了相關資料,看了原文才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它是毛澤東在1938年寫的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的演講稿。當時抗戰全面爆發,在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在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針對這些言論和戰爭的具體狀況,毛澤東作了具體分析并且對于戰爭也作了預測和戰略部署。能夠說是一部超前的戰略分析著作。

        文中首先對于“速勝論”和“亡國論”予以否定并提出抗日戰爭將是持久戰。中國不會亡,中國人不會淪為亡國奴,我們必然會取得戰爭的勝利。全文總結起來原因有四點: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由于敵強我弱,所以這場戰爭必須不會很快結束。而后三點則可說明我們必須會勝利,只但是要經過持久戰。文章條理清晰,娓娓道來。據理力爭的推翻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的無科學理論,使人們對這場戰爭持正確的態度。同時,條條闡述我們會取得戰爭勝利的原因,增強了我們對戰爭的信心。

        隨后文中闡述了“兵民是勝利的根本”,應團結廣大農民群眾,只有人民戰爭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可見他把勝利的最重要因素放在人上方而非武器,也許日本在武器上比我們先進,但是勝利最終還是屬于我們的。而歷史也足以證明他的理論的正確性。

        同時,也指明了中日都不會妥協以結束戰爭。與日本方面,他們的胃口很大,單純幾個省份的割讓并不能滿足他們的狼子野心;對于中國,我們也不容許日本保留中國的寸土。我們是絕不會妥協的,戰爭也是必然會進行下去的。

        最后,而對于戰爭的趨勢,他預測將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御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三個階段的具體狀況不能預斷,總體趨勢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這一點是我最為佩服的,當時毛澤東寫這篇文章時剛處于戰爭初期,而之后的事實證明他的對戰爭的推測準的讓我們吃驚。足以顯示了他對戰爭獨特而敏銳的洞察力和他的軍事才華,也難怪這篇文章會被奉為經典,成為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同時被譽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

        在文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辟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比的正確性。它可用于指導反侵戰爭,并經得起實踐的檢驗。他在文中所展示的思考模式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即使在社會主義的這天,學習這篇著作也具有十分深遠的好處。

        犒軍救國讀后感 篇3

        抗戰全面爆發后,在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在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但是,抗戰10個月的實踐證明“亡國論”、“速勝論”是完全錯誤的??谷諔馉幍陌l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時成了人們關注的問題。1938年5月,毛澤東寫的《論持久戰》初步總結了全國抗戰的經驗,批駁了當時盛行的種種錯誤觀點,系統闡明了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

        毛澤東在其著名的《論持久戰》一文中,把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喻為“犬牙交錯”的戰爭。他透徹地分析了敵我雙方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優劣,闡述了“犬牙交錯”的幾種形態:內線與外線,有后方與無后方,大塊與小塊,局部與整體,包圍與反包圍。毛澤東同志精當地運用了“犬牙交錯”這一成語,以富有辯證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動地巧抒胸臆,使人們明白了“長期而又廣大的抗日戰爭,是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錯’的戰爭,這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奔锐g斥了速勝論,又痛斥了亡國論,使全國人民看到了勝利的前途,增強了必勝信心。(以上資料節選自《應用寫作》雜志1998年第11期《軍事成語與軍事應用文寫作》)

        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指出:“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比毡臼且粋€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但它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中國的國力雖然比較弱,但它的反侵略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又有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這種進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戰爭力量雖強,但它是一個小國,軍力、財力都感缺乏,經不起長期的戰爭;而中國是一個大國,地大人多,能夠支持長期的戰爭。日本的侵略行為損害并威脅其他國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國際的同情與援助;而中國的反侵略戰爭能獲得世界上廣泛的支持與同情。這些特點“規定了和規定著戰爭的持久性和最后勝利屬于中國而不屬于日本。最后他得出結論:“中國會亡嗎?答復:不會亡,最后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復: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戰。”從而有利地批判了當時國內存在的速勝論與亡國論,為人民指明了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

        毛澤東還指出:這場持久戰將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御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毛澤東著重指出,第二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將是中國很痛苦的時期”,“我們要準備付給較長的時光,要熬得過這段艱難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敵強我弱形勢“轉變的樞紐”。毛澤東強調“此階段中我之作戰形式主要的是游擊戰,而以運動戰輔助之”?!按穗A段的戰爭是殘酷的,地方將遇到嚴重的破壞。但是游擊戰爭能夠勝利”。

        為了實現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毛澤東還提出一套具體的戰略方針。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中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御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第三階段中,就應是戰略的反攻戰。

        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還強調了“兵民是勝利之本”。他說:“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皯馉幍膫チχ钌詈竦母矗嬖谟诿癖娭?。”只要動員了全國老百姓,就會造成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

        《論持久戰》一書,是毛澤東于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講演稿。這是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墩摮志脩稹穼懥硕粋€問題,前九個問題為第一部分,主要是說明抗日戰爭為什么是持久戰,為什么最后勝利是中國的,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后十二個問題為第二部分,主要是說明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后勝利,著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在《論持久戰》這部光輝著作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辟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懈可擊的正確性;它可用于指導反侵賂的現代局部戰爭,并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它不僅僅在國內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中寫到:“關于毛主席軍事思想的最好闡述,不見諸蘇聯的著作,而見諸中國的著作?!?/p>

        犒軍救國讀后感 篇4

        今兒,我懷著激蕩的心情早早的對待在臺式機前等待著《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的開始。閱兵是中國向世界明示我們堅持維護二戰后國際秩序的窗口。

        我不知道那天讓我期待了多久,因為對閱兵有極大的興趣,建國60周年的閱兵式我也記不清看了多少遍,這次終于有機會在屏幕前近距離接力一番了。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人民抗戰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爆發時間最早、歷時最長。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堅定了盟國與法西斯作戰的信守,感動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中國人民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

        觀看閱兵式上的官兵們雄赳赳氣昂昂、英姿颯爽的樣子使人們倍感精神振奮、非常自豪,有這樣的軍隊、有這樣的官兵作為一名中國人我非常驕傲。我們希望通過舉辦紀念活動,引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避免歷史悲劇重演,與熱愛和平的國家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果實,首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回過頭來看70年前,以前的中國是怎樣一種社會情況,內憂外患,貧困落后,現今可謂是截然不同了。現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設備,巨艦橫行海洋,坦克碾壓陸地,戰機翱翔長空,核武器威懾世界?,F在的國家發展日新月異,這便是社會建設者立下的赫赫戰功。二十一世紀,看見了祖國的飛速進步與發展,但我們不能夠停留在別人的成果中,我們應建立起遠大的理想與目標,向著我們遠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這就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做的。

        自強不息,激流勇進,永不服輸,是我們中華人民的傳統精神。歷史表明了我們將來的路不可能一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這條路我們會走下去,因為正是這些迎刃而解,堅持不懈,頑強拼搏,刻苦鉆研才成就了我們祖國的今天,成就了我們祖國的繁榮富強。

        現今,中國繁榮昌盛,蒸蒸日上。作為中華民族子女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更該當為祖國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貢獻。讓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奮斗吧,為我們的祖國有我們而自豪!

        察看后真可謂感慨萬千。我相信在看完《勝利日大閱兵》后每個人都會有所改變,讓我們丟掉昨天的不快與氣餒,共同走向新的明天!祝祖國繁榮昌盛,更加繁榮富強,早日實行,實施祖國的偉大復興!中國——萬歲,中國——加油!

        犒軍救國讀后感 篇5

        今天,我讀了《抗日戰爭與民-主精神》這本書。這本書以弘揚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主。

        第一部分寫了民族危難,主要反映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中華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第二部分突出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以民族為重,在領導和組織全民抗戰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寫了全民抗戰,主要反映了中國人民在反對外敵入侵進行全民抗戰中表現出來的民族精神。第四部分寫了愛我中華,繼承傳統,為振興中環而努力奮斗。

        這本書讓我們不忘歷史、牢記革命傳統、珍惜美好生活,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而努力奮斗。

        現在,我們的生活十分美好??赡?,是否想過,現在的幸福生活來的?這可是戰士用自己滾燙滾燙的鮮血換來的。這個代價太大了!今天,讓我們來顧過去的點點滴滴吧!

        在抗日戰爭史文章中,我看到了炮火連天、濃煙滾滾的戰常一個個滿身鮮血、汗流浹背、奮力拼搏的八路軍戰士們。萬山叢中,青紗帳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游擊健兒到處逞英豪;雁翎隊、敵后武工隊、鐵道游擊隊,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使驕狂一時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敵后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我還看到了19路軍組織的“敢死隊”出發前接受長官的指示。接著,“一、二八”的戰火首先在閘北燃燒。一個個19路軍沉著應戰。我還看到抗戰1月27日午后,日軍準備開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一帶的上海居民紛紛涌向租界避難。最后,蔡延鍇軍長臨前線指揮……

        “淞滬會戰”中“八百壯士”的忠貞獎章,“血戰臺兒莊”的殺敵大刀,“武漢會戰”中斃敵3000余人的萬家嶺大捷中繳獲的戰利品……抗戰初期,國民黨數百萬軍隊對日軍進攻進行了正面作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者“速戰速決”的美夢。

        “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抗日救國,已成為每個同胞的神圣天職!”“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堅持抗戰,堅持持久戰,堅持統一戰線,最后勝利必然是中國的。”

        中國共產黨,率先吹響抗戰的號角。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努力和推動下,國共兩黨拋棄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華民族全面神圣抗戰從此以燎原之勢燃燒起來。

        這場在1945年9月3日贏得的戰爭勝利全然不同以往120xx年前的甲午戰爭,中國進行的仍是一次封建王朝戰爭,而日本則進行的是一次國民戰。從1840年開始到抗日戰爭勝利的120xx年間,幾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國主義國家都侵略過中國,而我們惟一贏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場勝利。那是近120xx年來積貧積弱的中國第一次在一場生死存亡的民族戰爭中取得勝,這場勝利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喚醒了沉睡了幾個世紀的中國。

        同學們,戰士們就是這樣拋頭顱,灑熱血,用汗水和鮮血換來的新中國。讓我們勿

        犒軍救國讀后感 篇6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政冶意識形態色彩日益淡薄,人們越來越客觀地看待歷史事件,包括重新認識那段抗戰歷史。近年來反映國民黨軍隊抗戰歷史的影視劇陸續播出,讓離那段歷史越來越遠的今天的人們能更客觀全面的了解國共合作抗日爭取民族解放的那場偉大戰爭的真實情況。

        這本來是件好事,可偏偏與之相隨的是沉渣泛起,混淆視聽。一些國民黨軍隊的余孽及共產黨的反對者們借機大肆吹噓國民黨軍隊在抗戰中諸如忻口大捷、臺兒莊大捷、萬家嶺大捷、長沙大捷等“一系列”勝利,似乎是這“一系列”勝利造就了抗戰的勝利,更有甚者以國民黨軍抗戰消滅日軍人數超過共產黨軍隊消滅的日軍人數來公開詆毀共產黨的抗戰主力的功績,宣稱國民黨軍隊才是抗戰的主力,是最大的功臣。

        這些逆潮還頗有迷惑力,讓一些人真的開始認同國民黨軍隊是抗戰主力而鄙視共產黨是游而不擊出工不出力。拿數據一看可不是嗎?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八年抗戰大小數萬次戰斗消滅日軍合計五十二萬多人,而國民黨軍所謂“正面戰潮消滅日軍合計七十多萬;八路軍新四軍除了平型關和百團大戰外,都是游擊戰,哪比得上國民黨軍“一系列”戰役的勝利那么“輝煌”啊!而且國民黨軍抗戰中死亡將士遠超過中共-軍隊,也是“鐵證”啊!

        乍一聽似乎很有道理,可要真的將這些證據與抗戰時的整體情況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就會顯得及其荒唐和鬧劇。

        國民黨所謂的大捷大多發生在抗戰初期,如果將這些大捷按時間及地點排序的話,基本是兩條線,一條是從北向南,一條是從東向西,最后都共同指向中國西南地區,即國民政府及國-軍沿這兩條線大潰敗后最后的落腳點。敢情這些大捷是在一路潰敗中“創造”出來的,它們既沒扭轉潰敗的戰局,更沒轉化成戰略上的勝利對抗戰產生深遠的影響,除了增加點敵人的傷亡數外,最大的意義就是為國民黨軍逃跑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說這話肯定有人不喜歡聽了,可這是事實。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的財富主要集中在寧滬一帶,國民黨其他軍政要員的財富也有很多在寧滬及京津一帶,要盡可能多地搬走就需要時間,何況國民黨軍是政府軍,本來就有守土之責,面對全面抗戰意志高漲的全國人民總得有所表示,硬著頭皮也得打幾仗吧,順帶著爭取點逃跑的時間。以臺兒莊戰役為例,它是徐州的門戶,因此徐州戰區李宗仁集結四十余萬國民黨軍與日軍兩萬余人在此血戰,付出慘重代價后贏得斃、傷敵一萬多人的勝利,吹得震天響,也就是人人皆知的臺兒莊大捷,

        可是后來呢?日本軍整理集結后卷土重來,奪取臺兒莊直撲徐州,國民黨軍放棄軍政機關己基本搬空的徐州南逃。此時距臺兒莊大捷僅一個月時間,可不是除增加點敵人傷亡數外為逃跑爭取了一月時間而己嗎?有能力在潰逃中組織戰斗爭取時間到還好,可恨的是為了擺脫日本人追擊而逃命,竟然炸開黃河大堤,以決口之河水阻隔敵軍。自己逃跑了,可大-片土地被淹,數十萬百姓淹死病死餓死,數百萬百姓流離失所淪為難民。無視百姓的痛苦,居然將此稱為了不起的“黃河戰略”,這也算是“大捷”嗎?

        真正有點意義的戰役在抗戰初期國民黨退縮至西南以后。實在不能再退了,再逃就要出境成流-亡政府了。于是從四川長江口至湖南長沙,國民黨正面戰場進行了真正意義上的堅決抗戰,憑借天時地利及將士拼命,取得了幾次勝利,保住了最后這塊“自留地”。日軍面對云貴川險峻的地勢及過長的戰線難有作為,加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不斷在敵后開展運動戰、游擊戰,建立和擴大根據地、游擊區,打亂了敵人“鞏固后方,以戰養戰”的圖謀,日本侵略軍被-迫停止了對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進攻,轉而全力剿除八路軍新四軍,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有資料顯示,日軍將關內超過三分之二以上的兵力用于對付八路軍新四軍,若按日軍投降時的一百五十萬計算,則日軍用超過一百萬的兵力及幾乎全部的偽軍(也有一百六七十萬)對付八路軍新四軍,而僅用四十多萬與國民黨軍近四百萬對峙。國民黨軍居然也不敢主動出擊,縮在西南坐視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后艱苦戰斗而無任何積極行動,這能稱之為抗戰的主力嗎?

        對于國民黨軍在抗戰中的傷亡數遠大于共產黨軍隊傷亡數,因此國民黨抗戰的功勞比共產黨大的說法,本人更覺可笑。國民黨軍素質低,戰斗力差己是不爭的事實,要不然也不會在后來的三年內戰中被共產黨軍消滅八百多萬而逃亡中國臺灣了。日軍是很瞧不起國民黨軍的,他們對國民黨軍的戰斗配置是1:10,即以一個中隊(連建制)或加強中隊打國民黨軍一個團,居然每每得手,令國-軍損失慘重。對八路軍日軍開始也不放在眼里,仍按1:10進行戰斗配置,及至屢吃苦頭后開始重視,改1:5配置,仍不行,再改1:3配置,改1:1配置,最后不得不說“殺雞也要用牛刀”。即使這樣也還是出現了二千五百多日軍將兩連八路軍當主力部隊包圍在村莊,激戰一天也不能攻克,反讓兩連八路軍趁夜殺出重圍。天亮后日軍進莊才明白真-相,狂妄的日軍無法面對這一現實,一名日軍中隊長精神崩潰而自殺。

        以上可以看出,盡管武器裝備和補給上存在巨大差異,國民黨軍隊戰斗力卻根本比不上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因此死傷人數多就不值得炫耀了。如果共產黨軍隊和日軍戰亡比是1:1而國民黨軍是2:1或3:1的話,只能說明國民黨軍無能,太差勁,應該感到慚愧而不是將之吹噓為自己功勞大,更何況其所陣亡的人數中還有并不令人尊敬的“水分”在里面。

        以南京保衛戰為例,當時國民黨調集十五萬人(多為裝備差的雜牌軍)守衛南京,可由于準備倉促,且沒有堅守的決心,布置不當,指揮混亂,很快失敗,高級將領搶先逃離,軍隊各自潰逃。日軍攻打南京時,尚有數萬未逃脫的國民黨軍隊放下武器投降,最后被日軍象宰羊一樣一批批砍頭、活埋或作活靶子射殺,這些人當然被作為抗戰陣亡將士統計到國民黨軍的陣亡人數中,并作為比共產黨軍隊死亡的多而證明國民黨軍隊比共產黨軍隊功勞大的證據了。何其荒唐!

        對這幾萬“軍人”的死,我們除了表示同情外,卻無法對其表示尊敬。他們能稱之為英雄嗎?他們幾萬人的死換了一個鬼子的死嗎?他們這樣的死去有功于抗戰、有功于國家嗎?“這是沙子堆起來的軍隊”,《我的團長我的團》劇中的臺詞用在這兒再合適不過了。類似情況國民黨戰場不止一次地出現過,只是規模大小不同而己。難道就因為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未出現過類似幾萬人不抵抗任由鬼子殺死的情況,就可以笑話共產黨軍隊死的人不夠多、功勞不夠大嗎?

        將帥無能,官兵素質差,貪生怕死沒有必死之決心,甚至于內部爭斗借日本人之手消滅雜牌軍等等都是造成國民黨陣亡數異常的原因,居然把它說成是抗戰功勞大的證據,簡直是厚顏無恥!

        犒軍救國讀后感 篇7

        現在,我們的生活十分美好,

        抗日戰爭讀后感

        。可你,是否想過,現在的幸福生活來的?這可是戰士用自己滾燙滾燙的鮮血換來的。這個代價太大了!今天,讓我們來顧過去的點點滴滴吧!

        在抗日戰爭史文章中,我看到了炮火連天、濃煙滾滾的戰常一個個滿身鮮血、汗流浹背、奮力拼搏的八路軍戰士們。萬山叢中,青紗帳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游擊健兒到處逞英豪;雁翎隊、敵后武工隊、鐵道游擊隊,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使驕狂一時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敵后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我還看到了19路軍組織的“敢死隊”出發前接受長官的指示。接著,“一、二八”的戰火首先在閘北燃燒。一個個19路軍沉著應戰。我還看到抗戰1月27日午后,日軍準備開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一帶的上海居民紛紛涌向租界避難。最后,蔡延鍇軍長臨前線指揮……

        “淞滬會戰”中“八百壯士”的忠貞獎章,“血戰臺兒莊”的殺敵大刀,“武漢會戰”中斃敵3000余人的萬家嶺大捷中繳獲的戰利品……抗戰初期,國民黨數百萬軍隊對日軍進攻進行了正面作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者“速戰速決”的美夢。

        “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抗日救國,已成為每個同胞的神圣天職!”“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薄皥猿挚箲穑瑘猿殖志脩?,堅持統一戰線,最后勝利必然是中國的?!?/p>

        中國共產黨,率先吹響抗戰的號角。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努力和推動下,國共兩黨拋棄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華民族全面神圣抗戰從此以燎原之勢燃燒起來。

        這場在1945年9月3日贏得的戰爭勝利全然不同以往120xx年前的甲午戰爭,中國進行的仍是一次封建王朝戰爭,而日本則進行的是一次國民戰。從1840年開始到抗日戰爭勝利的120xx年間,幾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國主義國家都侵略過中國,而我們惟一贏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場勝利。那是近120xx年來積貧積弱的中國第一次在一場生死存亡的民族戰爭中取得勝,這場勝利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喚醒了沉睡了幾個世紀的中國。同學們,

        戰士們就是這樣拋頭顱,灑熱血,用汗水和鮮血換來的新中國。讓我們勿忘國恥,好好學習,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將來振興中華!革命戰士永垂不朽!

        犒軍救國讀后感 篇8

        20xx年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以及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一邊是承前的歷史,一邊是啟后的未來。作為中華兒女倍感振奮,同時深深領悟到國力強盛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發生的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戰爭中軍民共傷亡7000余萬人,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持續8年之久。

        紀念大會和閱兵式的主題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據了解,抗戰勝利日閱兵是新中國歷史上第15次大閱兵,閱兵的意義主要是為了讓我們不要忘記歷史以及前輩們的奮戰精神。作為中華兒女更不能忘記歷史,就拿圓明園來說吧,圓明園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去參觀的人自然是被震撼極深。人群中有憤怒,有痛心,憤怒當年英法聯軍禽獸般的暴行,痛心這被燒毀掠奪的絕世園林。然而,大多數人恐怕是一時的感情沖動,離開園林后便將一切拋之腦后,照樣我行我素。若是這樣,那圓明園只能又徒添一聲嘆息。如今我們要想在世界強國有一席之地便只能崇尚科學,廣納百川,以傷疤作為警鐘,不斷進取,開拓創新。雖然現今中國已有些成就,而要趕上發達國家,還必須得靠新時代的我們發奮圖強,繼續努力,確保國力強盛。

        中國夢,是屬于我們的夢,我們的夢,一定是跌宕起伏卻又精彩滿程。

        男人日女人动态图